焦点专题

PAR / 第289期 / 2017年01月号

视觉与声响 构筑奇幻戏剧飨宴 剧场大师罗伯.威尔森与音乐家

「我从来就不喜欢戏剧,叙述故事与心理剧从没能引起我的兴趣。」此话出自前卫剧场大师罗伯.威尔森之口,一点也不让人意外,在他的舞台上,语言退位、叙事消失,有的是肢体、声响、灯光,在如乐曲般细心谱写演奏的过程中,给予观众强烈的震撼。即将於三月初由柏林剧团在台中国家歌剧院演出的《彼得潘》,是威尔森与法国音乐组合CocoRosie合作的作品,威尔森似的奇幻世界,将再现台湾观众眼前……

PAR / 第289期 / 2017年01月号

柏林剧团 为当代人创作的戏剧空间 专访柏林剧团戏剧总顾问尤塔.费伯斯

由於创办人戏剧大师布莱希特,柏林剧团一向被视为德国剧场的重要地标,是戏剧人访问柏林的必然朝圣之地。在海涅.穆勒之后,於一九九九年接任总监的克劳斯.派曼,让柏林剧团从停滞状态重回门庭若市,虽然派曼常被批评为保守,但在与他共事多年的剧团总戏剧顾问尤塔.费伯斯眼中,派曼有其坚持,对他而言,戏剧传承正是柏林剧团的精神所在。费伯斯强调,柏林剧团不是博物馆,而是为当代人创作的戏剧空间,为那些真诚地相信透过艺术,可以引发正面效应的人而作。

PAR / 第287期 / 2016年11月号

好好学习,原创华文音乐剧就靠你!

在心为志,发而为诗, 情动於衷,而形於言, 光靠言语不够表达, 於是就唱吧、跳吧!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音乐剧在华文地区, 有了教学体制、有了新血加入, 人力资源稳定成长、 各种能力值也渐达标准。   来自欧美的种子,在华文世界, 会开出什么样的奇花异草? 外来种,如何植栽能长得好?   怎么教、学什么、往哪长, 该靠拢市场或该完全移植, 要深入理论或以实务优先, 原创,不是石头里蹦出来的悟空, 是建立在各种文化脉络体系之下, 奠基於各种养成交汇的土壤之中。

PAR / 第287期 / 2016年11月号

深化训练打基础 望向华文音乐剧大未来!

音乐剧的源起在欧美,但在有著完全不同历史文化、审美观点、叙事方式的华文地区,音乐剧这样的演出型态该怎么运用、转化、变革、扎根?从一九七二年香港制作了第一出原创华文音乐剧《白娘娘》迄今,许多创作者从制作中学习、在跌跌撞撞间调整策略,时至今日,对人才的特殊要求,也终让音乐剧训练进入校园成为正式课程,然而,音乐剧由谁来教?学了什么?在这个逐步确立的系统之下,必然将影响未来各华文地区音乐剧的发展方向。

PAR / 第287期 / 2016年11月号

扎实的学习 演唱跳练基本功 多多创作展身手

音乐剧的制作「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要能唱、能演、能跳,还要能创作?从上海戏剧学院音乐剧系与台湾师大表演艺术研究所的课程看来,首先入学的学生都必须具备演、唱、跳其中一项或多项能力作为要件;除了深化这三项能力,跟上海戏剧学院不一样的是,对师大来说,培育音乐剧演员仅是其中一小部分,以戏剧、舞蹈、音乐的全面理解为底,不论最后用什么样的形式发表,只要是有关音乐剧的创作,就是目标。

PAR / 第287期 / 2016年11月号

制作的精进 环环相扣下的不可不知

作为一项当代综合表演艺术产业,音乐剧的工作者不止是管好自己的分内表演或技术项目,所需要了解的比你想到的更多:对历史脉络、概念构成与演出整体呈现,都得有真正深入的了解,因为环环相扣的种种因素都会影响最后舞台上的表现,充分的沟通与理解绝对必要。

PAR / 第287期 / 2016年11月号

《撒娇女王》 四人饰多角的挑战

导演何念舞台剧《撒娇女王》以华文地区四个城市里的爱情故事、由八位演员串搭组合的方式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也造就了音乐剧版的出现。音乐剧版由四位演员串演原剧多个角色,演员必须从舞台形体或改变声音的姿态著手塑造角色质地,是相当大的考验,而为角色量身而写的音乐,藉歌词展现剧情的方式,都让演出更贴近真实。

PAR / 第287期 / 2016年11月号

《利维坦 2.0》 男孩们回来了!

走过了《新社员》的青春校园浪漫风,「前叛逆男子」的「BL音乐剧」二部曲《利维坦2.0》标榜科幻、电子,一样是男孩与男孩的故事,却演绎出杀手与骇客的爱恨交错,为了对立辩证的情节,音乐也设计出更高难度,以呈现剧中两个派系之间的纠葛……

PAR / 第287期 / 2016年11月号

原创小戏接轨产业 「知音音乐剧大赏」以剧会友

以「原创华文音乐剧」为教育目标的台湾师大表演艺术研究所,让学生在音乐、戏剧、舞蹈三大导师带领下循序渐进学习创作音乐剧,而创作的作品也可能西进中国更庞大的音乐剧市场。台师大更主办比赛「知音音乐剧大赏」,邀请来自各大学表演艺术相关系所,透过全新的故事、六首以上的原创歌曲,以竞赛的形式互相激励与切磋,第二届将在十一月中下旬登场。

PAR / 第286期 / 2016年10月号

新剧场新气象,技术剧场upgrade!?

场馆开门了、设备更新了, 表演也将拉开幕帘、迎宾见客。   各地剧场选用的自动控制悬吊系统, 得以快速流畅、一气呵成的整体演出, 让人耳目一新、惊呼连连的舞台效果, 新玩具怎么玩?还有待创作者细细思量。   值得一探的是,当技术提升了, 劳动人力也相应缩减时, 精致化、专业化的操作流程与人才养成, 将为表演艺术工作环境带来哪些变革?   剧场能否成为制度健全的职场? 想让演出更好的责任如何衡量? 产值增加,素质会否一同进步? 有劳动法源为据,真能适用吗?   沉潜多年、深居幕后的黑衣人们, 浮上台面、现身说法, 就过往经验、长期现况,远望未来, 脚踏实地,以有限资源,尽力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