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专题

PAR / 第327期 / 2020年03月号

TT不和谐2019 「历史的返视、评论的在场」第四讲

TT不和谐开讲进入第五年。过去较常被关注、讨论的是市场端跟创作端,而今第一次以「评论」为题,马拉松式地在十一月的每周三晚上固定聚会。表演艺术工作者们共同从不同年代、不同角色位置,来重新审视评论书写这一门「艺术」,以及它天生无可抵挡的多重矛盾性。 第四场以圆桌共谈为目标来进行评论的评论,邀请讲者郭力昕、黎家齐、汪俊彦、吴思锋,反刍前几场内容并分享他们的所思所想。

PAR / 第327期 / 2020年03月号

TT不和谐2019 「历史的返视、评论的在场」第三讲

降雨冬夜,气温约廿度,社会创新实验中心一楼广场举办饶舌歌竞赛,音浪声不断,2019「不和谐开讲」迈入连续第三周。表演艺术评论台站长纪慧玲开场,表示凄风苦雨、外头有歌唱大赛的夜晚,讲座内容考验同时参与者体力与脑力。今夜上下半场题目分别具聚焦与发散性质,前者由徐玮莹主讲、苏威嘉回应「舞评论/述之自由与不自由——以舞剧场《自由步》舞评为例」;后者为由傅裕惠主讲、周慧玲回应「评论的历史性/在场性」。

PAR / 第327期 / 2020年03月号

TT不和谐2019 「历史的返视、评论的在场」第二讲

主持人纪慧玲开场先介绍讲座活动与今天的讲者,这次筹备「评论的历史」回顾讲座时,主要回顾的文本群为《民生报》「民生剧评」、《PAR表演艺术》杂志(以下简称「PAR杂志」)与「表演艺术评论台」。发现除了王墨林,陈雅萍也是从1990年代持续书写评论到今天,跟台湾舞蹈创作、生成、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因此邀请陈雅萍谈舞评人的评论史,以及如何看当代舞评人的养成。

PAR / 第327期 / 2020年03月号

TT不和谐2019 「历史的返视、评论的在场」第一讲

2019年TT不和谐开讲,以「历史的返视、评论的在场」为题,由表演艺术评论台策画,并与《PAR表演艺术》杂志合办。表演艺术评论台台长,也是本次主持人纪慧玲,因表演艺术评论台自2011年开台所累积的大量评论书写,促使其不断思考这样的「过量生产」是否有产生实质意义?无论是对评论者、对创作者、对文化政策或是对艺文生态,是否确有产生影响?

PAR / 第326期 / 2020年02月号

虚实之间,悲喜内外 阅读社会的剧场XX野田秀树 从日本社会事件到瑰丽创作下的感伤

真实与虚构,确实是两个语意、意涵相左的词汇与概念,却在剧场、电影、电视剧、文学等创作里找到连结的位置;也就是,创作者如何在不同类型的作品里,既重写真实世界所发生的种种,又於虚实交错的枝节蔓生里,反映出我们在所谓真实里所难以言道、或纠结於心的悲喜杂揉。 今年,国家两厅院TIFA台湾国际艺术节邀请日本小剧场第三世代最具代表性的剧作家、导演与演员野田秀树,带来他面对自己青春岁月的八○年代所写下的英语剧《滚啦》One Green Bottle,用绚烂夸张的表演与高速台词,制造欢快活泼的气氛,埋藏深刻的哀伤,与日本社会的扭曲、苦涩;而其创作的远因,是阪神大地震及奥姆真理教引发地下铁沙林毒气事件,带来强烈的虚无感。 因此,本期企画将打开日本的社会事件,追溯其传统剧场的历史,再到近年的影视作品,如何将这些事件重新捕捉;最后,切入野田秀树的剧作风格、经历,与《滚啦》进行对话。

PAR / 第326期 / 2020年02月号

骇人的真实 暗黑的真相 那些震惊日本的社会事件

情节惊世骇俗、超越日常人生的社会事件,除了在第一时间挑起世人的惊惧好奇,也让人想探看事件背后的层层内幕与潜藏意涵,而艺术创作者也为之吸引,透过事件作为背景或直接改编,探讨社会议题与复杂人性。本文整理了八项从廿世纪初迄今、曾让日本人民为之震撼的社会事件,让读者在了解这些悲剧之后,再进入艺术家者以此为题的创作……

PAR / 第326期 / 2020年02月号

在剧场里,看见浓缩的社会现场 从日本剧场小史看剧场如何书写社会事件

从日本剧场史来看,将当下社会事件搬上舞台,其实由来已久,如人形净琉璃剧目《曾根崎心中》,就是根据当时的殉情事件改编而成。而剧作家如川上音二郎、秋田雨雀、安部公房等也有与相关社会事件连结的创作,从而反映时代的现象与人心。而新一代的剧作家则在资讯无国界的当代,更著力於国际性社会事件的关注。

PAR / 第326期 / 2020年02月号

那遗落在社会筛子之外的 九○年代后的日本影视作品与社会事件

在日本影视作品中,改编自社会事件或隐含社会事件背景的作品比比皆是。如日剧《杀人草莓夜》、《未成年》、《圣者的行进》、《尽管如此,也要活下去》,电影《少爷》、《葛城事件》、《爱的曝光》、《无人知晓的夏日清晨》等等,透过再创作,这些曾经撼动人心的事件,被唤回大众的记忆中,隔著萤幕或银幕,探讨其中更深刻的人性与社会意义。

PAR / 第326期 / 2020年02月号

四组关键词,一窥野田秀树的剧场魅力

集编导演於一身的野田秀树,总能吸引当红明星演员的合作,针砭社会与回溯文化的关怀,在作品中展现无遗,而其作品的演出打破传统悲、喜剧二分法,用嘉年华似的绚烂、炫技式的夸张表演、口技般的高速台词,制造出欢快活泼的剧场气氛,但在高超炫目之下,其实埋藏深刻的哀伤,与日本社会黑暗扭曲的苦涩现实。让我们透过四组关键词,一窥野田式的无敌剧场魅力,从何迸发!

PAR / 第326期 / 2020年02月号

《滚啦》编导与主演野田秀树 直面传统存在的本质与无聊

编导演全方位的野田秀树,将於二月底首度亲访台湾,演出自己编创的英文版制作《滚啦》。这出原本由野田本人与歌舞伎名家中村勘三郎等三位日本演员共同演出的小品,后来发展出英文版,此次访台重排也更换了新的西方演员组合,不变的是野田秀树亲自反串演出的妈妈一角。趁此机会,本刊特地在东京艺术剧场专访到正在排练此剧的野田导演,一谈他对此剧的创作想法与演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