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话题
PAR / 第218期 / 2011年02月号
经典芭蕾改头换面 考验舞迷胃口
何谓经典?经典是不是真的可以百看不厌,还是也得适可而止?是不是要一字不改才算经典?还是可以有新的诠释?纽约在六个月内,上演三个不同版本的《胡桃钳》The Nutcracker和《天鹅湖》Swan Lake,强力考验芭蕾舞迷的胃口。不同的舞团都排出相同的舞码,显然是证明经典不怕多,温故可以知新!
PAR / 第217期 / 2011年01月号
纽约:剧场自由派 透过舞台抒发政治不满
尽管保守势力在美国期中选举大胜,纽约剧场里却是自由派大行其道,好几个演出都有著自由派甚至左倾的思想。或者正是因为对政治的不满,无从发泄,只好让想像人物来代言。
PAR / 第217期 / 2011年01月号
柏林:瓦里科夫斯基《街车》 伊莎贝.雨蓓淋漓演出白兰琪
欧陆当红的波兰籍导演瓦里科夫斯基,去年与法国巨星伊莎贝.雨蓓合作,演出新诠版本的《欲望街车》。瓦里科夫斯基的新版以《街车》为名,去年十一月底来到柏林演出,脱下原著的美国南方风情,换上巴黎时尚,剧中雨蓓以巨大能量征服剧场,几乎让人无法逼视。
PAR / 第217期 / 2011年01月号
伦敦:回顾去年剧坛 虽不景气仍有亮眼佳作
回望二○一○年,由於英国政府大幅删减公共预算,不仅影响到艺术单位的津贴补助、学费的高涨,镇日裁员抗议的新闻占据版面,表演艺术市场多少也遭受波及,伦敦城笼罩在低迷氛围中。所幸,英国媒体点醒我们,若是仔细检视伦敦去年一整年在表演艺术上的表现,还是有些亮眼的新星及佳作诞生。
PAR / 第217期 / 2011年01月号
巴黎:冈田利规法国演出 呈现日本新世代观点
日本剧作家、小说家及剧场导演冈田利规的剧场融合超现实的语言对话与怪异的身体编舞动作,内容常是与反思世界霸权操控与社会阶级罅隙。近期在Gennevilliers国立剧院一举推出两出戏,包括《辣椒、空调和告别演说》及《我们不会伤害他人》。
PAR / 第218期 / 2011年02月号
DTW与琼斯舞团合并 美国舞坛屏息以待
历史悠久的舞蹈剧院DTW,今年一月起与也很资深的比尔.提.琼斯舞团合并,在纽约现代舞界引起瞩目。前者是许多舞蹈家生涯开始的重要地点,后者是敢说敢做特立独行的编舞家,琼斯表示,与DTW合并,他希望未来能多花些时间,寻找年轻舞蹈工作者,而这是在他个人特色鲜明的舞团中做不到的。
PAR / 第217期 / 2011年01月号
北京:古戏楼里的定幕京剧 《梅兰芳华》演梅派精华
正乙祠是北京城南知名的会馆之一,馆内的戏楼造型别致,全木构建,许多老一辈艺术家程长庚、谭鑫培、梅巧玲等戏曲鼻祖均曾在此登台演出。在皇家粮仓成功经营了三年昆曲《牡丹亭》的「普罗艺术」,勇敢承接下活化这栋历史文化古迹的挑战,为正乙祠量身打造了《梅兰芳华》,一百分钟在三百年古戏楼里看尽梅派六大经典的精采折子。
PAR / 第218期 / 2011年02月号
音乐剧《地平线之外》首演 见证东西德阻隔的一段历史
以德国摇滚巨星乌多.林登柏格(Udo Lindenberg)的经典曲目与轶事来串连的音乐剧《地平线之外》,於一月於柏林波茨坦广场的音乐剧院举办盛大的世界首演。这出音乐剧主角设定就是林登柏格本人,讲述他於一九八三年在东柏林演唱,认识了东德女子洁西并坠入爱河,但这段爱情却被残酷的柏林围墙所阻隔的故事。透过西德巨星与东德女子的爱情,观众跟著进入时空,重访冷战时期的柏林。
PAR / 第217期 / 2011年01月号
上海:海派清口周立波 以婚礼筹募慈善基金
时近岁末年终,大型演出充斥提升热闹氛围,而庆婚嫁娶,也是年终活动一道红色的烟花,人人都喜看灿烂的团圆,何况是闹过绯闻明星的创意婚礼?海派清口名嘴周立波,正是善用视听大众的微妙心理,索性将计就计,把婚礼办成公开演出,将礼金变成慈善基金,在媒体公开运作下,再度踏上婚姻殿堂。
PAR / 第218期 / 2011年02月号
《杰克森的道路》 挑战廿六天、廿六个场地演出
喜剧演员亚当斯达尔在一月份推出自编自演的作品《杰克森的道路》,首度在伦敦挑战,连续密集地在廿六天内,选择在廿六个大小不一、观众规模不同的戏院演出。亚当斯达尔在剧里化名为杰克森,以模拟宗教信仰且带有励志启发性的演说,阐述著如何依循“Jactions”公式/方式,达到所谓“Jackson’s way”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