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活志
PAR / 第211期 / 艺@CD
古典音乐是死是活?
欣赏古典音乐数十载,我心底蕴总是盘旋著一个声音、一个摆荡……「古典音乐到底是死是活?」 或许作曲家已死,但演奏家是活;或许演奏家已死,但乐迷是活;或许乐迷已死,但作品仍活。乐谱记载看似是死,但演奏诠释却如此活生;唱片录音是死,音响重播却又让它复活。而这几张Tacet迷娘系统录音,更让我心底蕴的摆荡,晃得更High了。
PAR / 第211期 / 艺@电影
3D当道 让你亲临尬舞现场
自从《阿凡达》掀起全球吸睛(金)效应,「3D」就成了今年电影的潮词。不管是武侠片、动画片都有3D版本,现在连街舞励志电影也来「3D对决」一番!想近身体验舞者在身边快舞、空中飞人飞扑到你身上的快感吗?进电影院就对了。
PAR / 第213期 / 艺@CD
时间的心情故事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也适合书写时间的心情故事。《宁静之丘》与《流转时光》这两张专辑,以「时间」作为概念出发,让人聆听时特别能感受到时间的流转与风景的变化,也铺陈了创作者的回忆与感怀。
PAR / 第213期 / 艺@电影
华语电影混搭风 让人耳目一新
自从《海角七号》《艋U》掀起风潮后,华语电影的气势是愈来愈旺了。九月上映的几部华语电影更展现出多元丰富的面貌,有趣的是里面都可看到一些「混搭」,或剧情、或演员,让人耳目一新。
PAR / 第213期 / 艺@展览
日治时期台湾写真馆的影像魔力
老照片不只有悠悠的历史氛围,更是充满魔力的时代印记。现在正在国立台湾美术馆展出的「凝望的时代:日治时期写真馆的影像追寻」展览,展出摄影工作者简永彬花了廿多年的时间,从台湾各地、日治时期台湾人所开设的「写真馆」后人手上,搜集到大量影像资料,包括照片、玻璃底片、老式摄影器材等。多帧百年前的老照片首度曝光,让人窥见旧时代的人文风景。
PAR / 第206期 / 艺活志 Behind Curtain
创作者的梦幻乌托邦X日本静冈县舞台艺术中心
「静冈县舞台艺术中心」分为两个区域,位於JR东静冈车站旁边的「静冈艺术剧场」,以及位於大约三十分钟车程山上的「舞台艺术公园」。「静冈艺术剧场」狭长的建筑本体呈现出流线型的线条,外墙全部被暗蓝色调的磁砖所覆盖,看起来像是一艘军舰,或是一头蓝鲸。「舞台艺术公园」距离东静冈大约三十分钟车程,整体而言是一个公园设施,茶树园满布其间,办公室、剧场、户外剧场、排练室及宿舍等聚落建筑就分散於茶树的灌木丛中。
PAR / 第206期 / 艺活志 Behind Curtain
看到自己的生活 发现文化的美好
「如果无法看到自己的生活,就无法看到自己的文化。」陈板说。从社区家政班、歌谣班、韵律班,到社区巡守队、扫街、资源回收,至发展到向相关单位提案,对国家施政之缺失提出社区的观点或解决方案,参与感创造了社区居民对於在地社区的美感认同。从生活到文化,从社区到国家,从个人表达意见和美感到社区集体的重塑与再造,人民的创造力与生命力,就在社区营造过程中壮美滋长。
PAR / 第208期 / 艺妙人物事
艺术新住民Jayanta 在创作中寻根
来自好山好水的印度曼尼普省,身怀多元剧场身手的Jayanta,为爱来到台湾,与台湾妻子、也是剧场工作者的林S安共组了「EX-亚洲剧团」,从初来乍到时的惶惑不安,到四年下来端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阿湿波变身记》、《老虎和士兵》、《岛》等制作,丰富的肢体与语言令人惊艳,艺术新住民Jayanta,也在台湾稳下了创作的脚步。五月他将与剧场演员魏隽展合作《假戏真作》,让剧场再度跨越语言与种族的隔阂。
PAR / 第206期 / 艺@书
萨依德的「音乐」表演
文学理论家萨依德的音乐素养,除了展现在之前与巴伦波英对谈结集的《并行与吊诡》中,也具体呈现在《音乐的极境》音乐评论集中。相较於前者是两人许多次在世界各处利用交会的短暂片刻所留下的对谈记录剪裁而成,顶多称得上是围绕著一些模糊广泛主题所做的意见交流,后者则每一篇都是一次表演,展现萨依德的学识、文笔、音乐造诣。
PAR / 第206期 / 艺@CD
杜达美 挥洒音乐热力的新英雄
在古典乐坛指挥星光帮中,来自委瑞内拉的杜达美,以其青春洋溢的音乐热力,短时间内成为众所瞩目的未来大师。目前已接掌洛杉矶爱乐的他,与他在家乡的乐团「西蒙.波利瓦」青年管弦乐团创造了不少音乐奇迹,想知道更多,可以看《音乐的承诺》这部纪录片,再配上这张《节日—拉丁管弦乐庆典》,感受少年大师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