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活志
PAR / 第276期 / 艺@展览
物之轨迹的烙印
以仿制考古文明遗迹来创作的涂维政,在这次「身体轨迹的皱褶」个展中,将孩子的玩具,自己的电子产品、拆解的健身器材零件、画框、工业产品废弃物等物件,以类似印章压印凹模的方式,压印在油土泥版上,展示当代消费文化存在过的痕迹。每次都投入大量劳力在一连串繁复的媒材转换过程中,涂维政也试图透过身体的劳动性,打造视觉的物质性呈现,回归视觉艺术的古典价值。
PAR / 第276期 / 艺@电影
拉高视野 深探人性与宿命
透过电影,我们可以见微知著,从小事件看到人性,也可以拉高视野,从个人生命史看到在人性的驱使下、宿命的发生。这个月五位知名导演的五部片,内容或虚构或真人真事,正是切入人生奥秘的另一扇门。
PAR / 第276期 / 艺@CD
现场听不够 让你带回家
在古典音乐「唱片」市场举世哀鸿,云端串流称霸的当下,许多知名乐团坚守实体产品,纷纷发展自有品牌,而台湾的NSO,也不吝於把现场演出与专场灌录的音乐留在唱盘上,最近除了推出双CD专辑《世纪交响》,更与NAXOS合作灌录了金希文的《台湾交响曲》与大提琴协奏曲,可以让乐迷重温聆赏回忆,也听见NSO的魅力。
PAR / 第275期 / 专栏 Viewfinder
看的是电影,照出的是心境
电影吸引我的从来不是因为情节,「重看」只是第二次进入同一部电影的世界的笼统说法。以上次在台北两日内看了两次《聂隐娘》为例,前一日与后一日,我所看见的其实是……一个银币的两面。如果没有第一天让人物与结构搭起了「前厅」,第二天,就不会有「后堂」的风景供我来去自如地敌凝价赏。
PAR / 第275期 / 专题
新手老爸育儿经
预产期就在这一两周,原先约好了要谈「想像中的孩子」, 没想到一早看信,竟发现孩子已经迫不及待地到来。 看著喜孜孜的人父, 我们永远不知道当初的想像,跟真实有什么不一样。 但是无论宝宝如何意外翻搅来自己的人生, 从此刻起,比自己重要的,也许是孩子的人生。 如果说妈妈是上天派来照顾小孩的天使, 那么导演、舞者、演奏家,又是如何当爸爸的? 不过不管答案是什么, 家中的小太阳,永远是创意的泉源。 都说艺术家爱做梦了,小人儿,更是他们想像的开端。 鸿鸿、吴义芳、黄?俨,牵著大小宝贝出游, 三位「老」爸的育儿经,开念啦!
PAR / 第275期 / 艺@展览
兔子洞的奇异之旅 混种的艺术新感知
刻正在台北市立美术馆展出的两项展览:「爱丽丝的兔子洞」与「索多玛之夜」,作品均兼融表演、声响和视觉,还有科技元素。萧淑文策展的前者邀请表演艺术工作者参与创作,在现场互动中营造作品意义;后者由与剧场界互动频繁的王俊杰主持,作品《索多玛之夜》是「一场十五分钟的表演,却没有演员」,讨论的是「艺术要做什么」。
PAR / 第275期 / 艺@电影
三大影展佳片聚金马 中南美洲崛起很吸睛
十一月的金马国际影展盛会即将展开,影迷惊喜发现今年的菜色特别「金光闪闪」,威尼斯、坎城、柏林三大影展的最大奖影片可以一次看到!而另一方面也可遇到多部在影展中擒奖的中南美洲佳片,让你跟上国际影坛的拉丁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