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專欄 Columns
- 演員的庫藏記憶
- 講古—舞思舞想
- 一字一劇場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企畫特輯 Special
藝號人物 People
- 日本默劇與舞踏界元老及川廣信 「信念」是藝術創作之路的磐石 / 文字 沈亮慧 / 25
- 劇場編導 周慧玲 一念「民國」繫「蔣公」 / 文字 李玉玲 / 29
- 旅美編舞家 林向秀 無畏歸來回去 但尋心之所向 / 文字 樊香君 / 33
特別企畫(一) Feature
- 空間先決! 超限德國舞台設計 / 文字 本刊編輯部 / 36
- 鏡裡框外無限造景 舞台空間決定一切 德國舞台設計發展趨勢 / 文字 林冠吾 柏林自由大學表演藝術文化交織國際研究中心(IRC)研究會員 / 38
- 極簡、失重、身歷其境 讓空間演戲的魔法師 當代德國四大舞台設計師 / 文字 林冠吾 / 42
- 分工專業有保障 為創意打下堅實基底 德國技術劇場觀察 / 文字 陶維均 / 46
- 淬煉表演與舞台間「不安的交融」 安德烈.克里根堡的舞台設計與導演美學 / 文字 林冠吾 / 48
- 專訪《失竊的時光》導演 克里根堡 轉輪之中 述說小人物的夢與失落 / 文字 林冠吾 / 51
- 以邊緣人物描繪社會 多線敘事書寫人生 黛亞.洛兒的戲劇 / 文字 陳佾均 德國波鴻魯爾大學劇場研究碩士 / 54
- 專訪《失竊的時光》劇作家 黛亞.洛兒 以語言創造一種思考與感知的自由 / 訪問整理 陳佾均 / 56
企畫特輯 Special
即將上場 Preview
焦點專題(一) Focus
- 影后的情人 劇場星光燦爛 / 文字 本刊編輯部 / 65
- 茱蒂.丹契 八十歲女神 英國劇場的傳奇 / 文字 梁文菁 清華大學外語系專任助理教授 / 66
- 茱麗葉.畢諾許 精挑導演與角色 經典中光芒四射 / 文字 田國平 「貧窮男部落格」格主 / 68
- 凱特.布蘭琪 語言掌握精準 演誰像誰誰都是她 / 文字 林鴻麟 作家 / 70
- 伊莎蓓拉.雨蓓 專挑難的演 與生俱來的明星 / 文字 謝東寧 盜火劇團團長 / 72
- 伊蓮.雅各 母親、歌手和演員 一派優雅與自在 / 文字 周伶芝 / 74
- 我們人類,真的和機器人有差別嗎? 日本編導平田織佐 以《蛻變》探討人的存在本質 / 文字 周伶芝 訪問翻譯 陳汗青 / 76
演出評論 Review
企畫特輯 Special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焦點專題(二) Focus
- 成交!表演藝術市場最前線 / 文字 本刊編輯部 / 91
- 表演也可是拍賣品!? 中國「演交會」另類初體驗 台灣團隊首度集體參與 正面遭遇中國表藝市場熱潮 / 文字 賴廷恆 媒體工作者 / 92
- 國際外圍藝術節 登上世界的跳板 「國家品牌」打知名度 準備好才能迎戰 / 文字 張欣怡 旅歐藝管經理人、AxE Arts 創見藝管團隊創辦人 / 94
- 讓有溫度的交流 串起「藝術市集」的交易 相互認識多過現場喊價 完善包裝打造吸睛亮點 / 文字 賴孟郁 英國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藝術管理博士生 / 96
- 不是「鯊魚」是夥伴! 表演藝術經紀人在哪裡? 要化資產為產值 亟須打造相關制度與人才 / 文字 于國華 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 98
話題追蹤 Follow-ups
- 全國創舉 臺南文化中心首設藝術總監 編舞家余能盛出任 打造長遠未來與國際視野 / 文字 陳淑英 / 100
- 百老匯票房慶豐收 非主流題材音樂劇擁大獎 側記2015東尼獎 / 文字 謝朝宗 / 102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 夢幻泡泡的城市裡 金錢太陽下的那些人 在澳門藝術節看福克.李希特的《信任》 / 文字 張慧慧 / 104
- 「後雨傘劇場」的理想初衷與現實沉澱 運動過後的香港劇場創作 / 文字 陳國慧 / 106
- 在遊樂場中,給我天真落淚與相愛的權利 法國導演尚.貝洛里尼的《利里歐姆》 / 文字 羅仕龍 劇評人 / 109
- 邪惡的雙重向度 在柏林看歐斯特麥耶新作《理查三世》 / 文字 廖俊逞 / 112
藝視窗 News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 專欄 Viewfi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