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的巨獸 民主大哉問

對於舞者及編舞家來說,面對場場不同的發展方向都是極大的挑戰,但也增添了演出的有機性。 (張震洲 攝)
AAA
微博 微信 複製網址

舞蹈空間舞團與荷蘭海牙科索劇院聯手共製新作《沉睡的巨獸》,將演出模擬成一種微型社會,透過台上特別席的觀眾下達特殊指示進行表決等互動,使整個演出與社會的模式產生共鳴。

舞蹈空間2015春季公演《沉睡的巨獸》

5/15~16  20:00  5/16~17  15:30

台北 華山1914文創園區東3館烏梅酒廠

INFO 02-2716-8888轉116

劇場中央堆了紙箱。演出前,演出單位讓觀眾選擇是否坐在舞台上的紙箱特別席,成為可介入演出發展的「少數人」;或是選擇坐入台下陰暗區內的觀眾席,成為沉默觀賞演出進行的「大眾」。舞蹈空間舞團與荷蘭海牙科索劇院聯手共製新作《沉睡的巨獸》,將演出模擬成一種微型社會,透過台上特別席的觀眾下達特殊指示進行表決等互動,使整個演出與社會的模式產生共鳴。

《沉睡的巨獸》邀請瑞典斯堪尼舞蹈劇場共同製作跨域演出,由甫獲荷蘭銀行卓越編舞獎的編舞家瑪芮娜‧麥斯卡利操刀編創,試圖從舞作當中探索「何謂民主」與「何謂自由」,並長期蒐集各方的論述資料進行研究和整合。

為了因應台灣人民對「民主」及「社會」思想與歐洲民情的差異,瑪芮娜設計十五道關於民主與自由的題目訪談各行各業人士,並整理成文本,成為舞者在演出舞動身體同時,還要能朗朗上口的口白,使舞作的精神更容易傳達至觀眾的腦海中。

看似嚴肅的主題,視覺的呈現卻頗為平易近人。瑪芮娜巧妙運用大量紙箱作為道具,將紙箱比擬成「個體」及「群體」。演出過程中,為數眾多的紙箱隨著舞者的肢體舞動,不斷重新排列及堆疊,化作長柱、高牆、道路等排列組合,並不斷遭受到摧毀、重建,看似簡單的舞台裝置,每個紙箱皆能發揮到最大的舞台效果,令人嘆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