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雙舞作 何曉玫與林文中挑戰極限

1+1雙舞作,編舞家何曉玫(左)與林文中分別帶來最新力作《假裝》和《空氣動力學》。 (張震洲 攝)
AAA
微博 微信 複製網址

今年國家兩廳院「1+1雙舞作」系列,邀請編舞家何曉玫與林文中分別帶來最新力作《假裝》和《空氣動力學》,讓觀眾透過舞作感受劇場強大的表演穿透力。

1+1雙舞作─何曉玫《假裝》+ 林文中《空氣動力學》

6/13  19:30  6/14  14:30

台北 國家戲劇院

INFO 02-33939888

在白色的房間裡,一群我們看不見的人,讓我們看見了;在另一個空間,一群人的身體關節彷彿飛行機般的遨遊雲際。今年國家兩廳院「1+1雙舞作」系列,邀請編舞家何曉玫與林文中分別帶來最新力作《假裝》和《空氣動力學》,讓觀眾透過舞作感受劇場強大的表演穿透力。

某天,何曉玫突然發現「假裝」這件事非常有趣,我們常常不經意或多多少少有假裝的時刻,「假裝」到底是什麼?何曉玫說,假裝有很多層次,一種是以假成真,從相信到變成真;一種是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假裝;一種是跟扮演不同,表演給別人看,做自己不相信的事。

「假裝」是思緒和面具。面具代表慾望、地位、身分、性別、外貌嗎?舞作《假裝》在意識或非意識下,把舞台想像成一個房間,一群身著風衣的人在裡面,看似無形卻又存在,他們可以假裝人、事件、身分、情緒。何曉玫表示:「房間其實是一個人腦袋的潛意識,很多事情已過去了,到了未來,你想把它丟到很遠的地方,但依然存在。道具和物件都在裡面,沒有一個人可以離開,也無法進去,所有舞台轉場都在房間內進行。」布景空間設計是某種時代累積的視覺意象,混亂且多元,內心扭曲的意識投射在實體情境上。

《空氣動力學》是林文中醞釀兩年的新作,名稱雖然屬於科學範疇,實際上卻是討論人類如何抗拒地心引力的過程。從《小‧結》、《慢搖‧滾》到《長河》,他不斷研究實驗人體關節向量式與去中軸線的身體移位方式,這次融入了小時候的航空夢,將舞蹈動作與身體意象解構為一種飛行的方式,時而緩靜如煙霧微塵,時而恣意翱翔,如氣體奔竄地自由流動。

林文中特別與裝置藝術家吳季璁合作,在試裝台的排練過程中,用無數台風扇不斷調整吹動角度,讓塑膠布光影與舞者肢體動作,合而為一幅幅閃耀著粼粼波光的美麗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