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評論
PAR / 第85期 / 2000年01月號
跳出眼淚跳出窠臼
這群受過學院派肢體訓練的編舞者們,在《收集眼淚》裡試圖將老方法和自身體會出的新意融合,雖然對議題的探討不夠深刻,卻能夠迎合新世代觀衆的口味,整場表演多元而好看。
PAR / 第50期 / 1997年01月號
音色的追求還是音樂的探索 澳洲雪梨交響樂團的幾點思考
德華特製造出來的音樂,片段片段聽,都還算漂亮,但整個擺攏時,卻像被剪斷的珍珠項鍊,珠落遍地,串不到一塊。或許德華特認爲要讓雪梨交響樂團受到國際矚目,音色和音響效果的精進要比解讀作曲家隱藏在音樂中的訊息更爲重要。但音樂若將作曲家欲表達的訊息抽離,儘管其外表裝飾得再絢麗,還是經不起考驗。
PAR / 第85期 / 2000年01月號
小亞細亞網絡的憂鬱 評大阪銀幕遊學劇團《鬱》
毎一次由緩而快、由弱漸強的焦躁與狂亂;每一次肢體的力的賁張與跌宕;毎一次橫越全區的交叉與擺蕩;這些藉由情緒、肢體、與音樂產生的敍述表現,對熟悉劇場在吿別現代主義之後實驗發展的觀衆來說,其實並不陌生。佐藤的確是掌握了新語言的「技術」。然而,由此技術而來,最後展現到觀衆面前的,才是創作的最終目的與評價所在吧?於是,《鬱》劇中大量「線」的意象呈現就必須被重新審視。
PAR / 第50期 / 1997年01月號
至情至性的包靑天 歌仔戲《靑天難斷》與豫劇《包公誤》
由中視歌仔戲團演出的《靑天難斷──陳世美與秦香蓮》中,我們看到了包公蒙蔽昏聵的一面;在國立國光豫劇團演出的大陸劇作《包公誤》中,我們見到了包公剛愎自誤的一面。劇作家嘗試以新的觀點來編撰「翻案戲」或「改編戲」,提供給觀衆多元的視野去思考剖析人性的複雜面;同時也深化了包公至情至性的本色,還原了「人」性中所可能產生的偏差謬誤。
PAR / 第85期 / 2000年01月號
葷腥不忌的「正宗南台灣」作風? 評《魚水之間》
多處場景轉換時失焦的情境切換,顯得演員舞台專注力與訓練的不足;部分充滿娛樂氛圍、但形式與內容兩相歧異的夜市歌舞秀口味,非但無法令人認同此爲「正宗南台灣」作風,反將通俗化的生活場景一路推向庸俗化的高峰。
PAR / 第50期 / 1997年01月號
此《欽差》非彼《欽差》 河洛的果戈里很「歌仔」
「免吐!(唱)夏荷兩錢,冰糖三兩,味甘性平……一帖你就好離離!(白)這款好東西你攏勿會曉試!」 改編,在藝術上要求的是表現手法的創新,思想上則強調進一步深化原著精神。河洛歌仔戲版的《欽差大臣》,從藝術手法而言,確實展現了其他國家其他劇種所沒有的特色。然而旣以生、旦行當來設定男女主角,可想而知發展出來的劇情必然相去原著十萬八千里,更遑論原著精神了。
PAR / 第50期 / 1997年01月號
過於執著的《欽差大臣》
藝術學院這次《欽差大臣》的製作,雖然隱約抓住了果戈里的導向,卻無法大膽地往前,以致於整體看來原地不動,在中規中矩的氣氛下,浪費了與原著發生互動的機會。
PAR / 第50期 / 1997年01月號
開錯劇作家的門? 關於果陀的《開錯門中門》及艾克鵬的劇本
無論從題材與形式來看,還是從製作效率來看,中西題材兼容,表現形式多變的果陀,一直展現著旺盛的企圖心。這次,果陀推出的《開錯門中門》並沒有開錯門,甚至開了一扇精采的門;只是,我們錯失了裡頭更深處的寶藏。
PAR / 第50期 / 1997年01月號
讓身體High,也要讓心自由飛揚! 論光環舞集《框架》的眞誠與侷限
《框架》作爲創新肢體可能性的嘗試,雖然仍屬實驗階段,形式與道具的使用上,或許曾受到一些國外舞團的影響,但並不損其眞誠;不過,未來如果只是換一種形狀的「框架」實非正途,也難以造就一派以舞者身體爲主體、深富動作自覺的風格。
PAR / 第50期 / 1997年01月號
克難的饗宴,堅持的熱情
台北芭蕾舞團去年十一月起,便開始「芭蕾饗宴」一系列的巡迴演出,最令人動容的,是看見許多已經進入社會的舞蹈專業學校畢業生,在薪水微薄的情況下,依然在舞蹈界中,秉持原有的熱情,努力不懈,忠於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