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評論

PAR / 第143期 / 2004年11月號

代打指揮上陣,馬勒丰采不減

下半場主打馬勒的第五號交響曲。馬勒在此曲裡擺脫其先前的聲樂影響,讓對位成為樂思發展與紋理的標竿,並且將各類樂器的潛能拉到極限,創造全新音色。納札瑞難能可貴充分掌握到這個要點,將馬勒的複雜配器舖陳得極為清晰透明,爆棚總奏時仍能聽出各聲部的微妙細節,五個樂章之間的邏輯架構也處理得極為嚴謹紮實。

PAR / 第136期 / 2004年04月號

一場深具啟發性的放鬆之旅

「紐約之聲」在合唱編曲上動了手腳,聽起來反而不太熱情卻十分溫暖,保羅‧賽門曲目更流向古典化的美聲合韻,最輕鬆的反而是艾靈頓公爵曲目跟孟克的“Round Midnight”。這樣用盡心思地新研究合音、編曲變化,證明「紐約之聲」拿下葛萊美獎根本不靠錄音效果。

PAR / 第119期 / 2002年11月號

幾何狂飆的新舞風

經過幾次的隊形轉換,五名舞者最後背對著觀眾站在舞台下方。望著方形的黑洞、舞者舞動的身軀逐漸停息,只剩下代表濕婆神的男子繼續地扭動。累積簡單的動作語彙以及空間組成,阿喀郎‧汗在《倘若》中成功地統合舞蹈、美術與音樂,呈現出既單純又複雜、幾何狂飆的嶄新舞蹈風格。

PAR / 第119期 / 2002年11月號

逐時間之浪

「逐浪」的三支舞作雖然個有特色,卻可以理出一個共同的主題──時間,時間在舞者的動作語彙中流露出來也在一幕幕舞蹈情境中表現,儘管年輕編舞者的作品不盡成熟,時間就是給他們機會的重要元素。

PAR / 第119期 / 2002年11月號

與獨奏家共舞探戈的挑戰

NSO的進步是有目共睹,但是樂團的總合(collective)精神尚屬渾沌。理想上,在協奏曲中唯有呼吸、音色、音準都達到成熟穩定的樂團才有可能不自亂陣腳地與獨奏者互動,而NSO在過去這幾個樂季中的表現顯示出其自體的協調還具有相當的成長空間,在交響曲的表現與協奏曲的表現時有落差。

PAR / 第85期 / 2000年01月號

主奏與協奏之間的失落 英國室內管弦樂團與朱彤

在協奏曲中樂團雖處於伴奏的地位,但主奏者腦海中必須共存著管弦樂的部分,兩者相輔相成,否則就很容易迷失自己。

PAR / 第85期 / 2000年01月號

陽剛之美以外 聽殷承宗鋼琴獨奏會感

如此充滿內在、親密感受的樂曲一到了龐大音樂廳中,自然就無法保有原來的氣氛與特質了!然而,殷承宗手下的〈雪泥蹤跡〉仍然成功的顯現了雪地裡孤寂蒼白的特色。

PAR / 第85期 / 2000年01月號

迷你奇特的樂團BOYAN

秉承了俄系音樂演奏的傳統,Boyan的音響非常地炫麗;儘管全團的編制只有四十餘人,他們所演奏出來的強音與低音,都相當地豐盈,絲毫不輸給正式編制的樂團。

PAR / 第85期 / 2000年01月號

追求東方氣韻的芭蕾 台北芭蕾舞團五週年演出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舞者們在情感的表達、技巧和體力,都有明顯的進步,表現可圈可點,令人可喜。台北芭蕾舞團目前雖爲半職業芭蕾舞團,要成長爲職業舞團指日可待。

PAR / 第85期 / 2000年01月號

舞出生命之洋流 評光環舞集《黑潮》

嬰兒油舞蹈中特有的身體運動方式以及無阻力的流動感,恰與「黑潮」海洋的意象作了形式與主題間最貼切的結合。縱然《黑潮》的少數段落仍如樸玉,尙待琢磨,但〈春生〉、〈夏潮〉等景已如璀璨的鑽石,敎人驚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