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評論
PAR / 第119期 / 2002年11月號
除了掌聲之外
《永遠的微笑》讓我們看到創作者對自己的憐憫與溫情, 最終陷入一種自我沉溺的困境,或許這可以被轉化為表演的魅力, 但對必須保持冷靜批判(critical)的編導來說,就會是一個極為嚴重的問題。
PAR / 第119期 / 2002年11月號
與傳統共舞現代
Kaash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舞台的佈景與其對整體舞作所造成的影響。濕婆神和其相關的宇宙觀概念對當今量子物理等科學的啟發是阿喀郎‧汗深感興趣的主題,現代人對宇宙的「終極關懷」──黑洞於是成為舞台設計的重點。舞台上的黑洞,看起來像是一架巨大的電視螢幕,而黑洞前的舞者必須對抗黑洞對觀眾的吸引力,他們必須靠持續舞動,才能切斷觀眾視線與黑洞之間的直接聯繫。
PAR / 第120期 / 2002年12月號
沒有火花的平穩航行
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CBSO)向來為人稱道的反應靈敏與高超素質,似乎並沒有在這場音樂會充分展現。而拉圖與CBSO在錄音中每每將樂句結構打破,予以重組而煥發新意,在此也不常見,這不僅是「沒有拉圖的CBSO」(CBSO without Rattle),也是「沒有碰撞出火花的CBSO」(CBSO without rattle)。
PAR / 第120期 / 2002年12月號
基洛夫繼往開來, 費茲曼苦思出路
大提琴在第一樂章的副題、低音提琴的撥弦皆為美妙非常的潛在聲部,猶如地底河流汩汩潺潺,清晰而不搶眼,令人感動不已,唯有洞察力深刻的指揮與訓練有方專業素養深厚的樂團團員才能做到。
PAR / 第120期 / 2002年12月號
搖擺搖進音樂廳
溫頓在整個樂團的演奏中所展現的吹奏語法,是非常線性柔和的,整場音樂會中沒有聽到他吹奏那種小號常有的飆高音。只要是合奏的同時,他的吹奏跟其他樂手一樣是包容圓潤的,不會因為自己的名氣而猛烈表現。
PAR / 第120期 / 2002年12月號
走上回頭路的艱困挑戰
《流轉》的舞者身體表現並不平穩,新舊面孔的肢體質地不同,再加上〈水〉一段的舞句不如編舞者想表達地那樣流暢,反而更呈顯出舞者身體訓練的時間缺憾。此外,劉紹爐在獨舞時試圖展現純粹的身體自覺,雖然顯露出他長時間發展「氣、身、心」合一的身體質感,但舞台呈現也許可以透過其他舞者傳達。
PAR / 第120期 / 2002年12月號
融匯多元,芭蕾展新意
台北芭蕾舞團以芭蕾為主軸,納入不同屬性的編創者為「芭蕾另一章」開啟一扇不同傳統風貌的芭蕾演出。對於這些各有專精的舞蹈工作者而言,是一次異質的撞擊,不僅為自己增添創作經驗,同時也展現舞團拓展多元走向的意圖。但是如何在添加各式物象或手法的同時,避免喧賓奪主,模糊芭蕾界線,對編舞者而言是項挑戰。
PAR / 第120期 / 2002年12月號
由漢入京待新詮
此劇中的金登科是十足的腐儒,膽小如鼠、欠缺常識,遇事又懦弱無能、毫無主見,直到被命運牽著鼻子走,才被逼出靈感、逼出機智。對於這樣一個人物,朱陸豪將表演定位在「窮生」,其中落拓窘迫心境的拿捏還算得宜,然而從原本欠缺鬥志的狼狽窩囊樣,卻一路遭逢「瞎貓碰上死耗子」的奇巧機緣,其間的反差就是演技的一大考驗了。
PAR / 第120期 / 2002年12月號
在分歧點渴望交集的受虐靈魂
三齣戲的內在精神有許多可以連結呼應之處,卻各自獨立存在,還沒有充分「跨越」各自的框框,情節線索、演員的角色分際仍然涇渭分明,不容有餘裕創造更多戲與戲之間交集和對話的「玩」法/呈現形式,倒是平添了幾分相互較勁的意思。
PAR / 第108期 / 2001年12月號
以永恆姿態浴在時間流動 評凡格羅夫及名家樂集
即使他的速度與其他樂手有所齟齬,卻平添即興的逸趣與刺激。這種馬戲團式的炫技是凡格羅夫演出風格的一部分,他說不上高挑的身材,略微蓬鬆的長褲,有點滑稽的臉孔,如果加上一頂帽子和一撮鬍子,活脫就是個卓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