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評論
PAR / 第238期 / 2012年10月號
摩登歌仔戲 說出創意新蹊徑
在保有草根性的原初精神之下,這次演出可謂在現代劇場歌仔戲的一片精緻呼聲中另闢了蹊徑,找到另一條可行之路——青春、草根、顛覆的活潑形象。真實的社會現象,可以留給參與故事其中的每一個人踹共,而歌仔戲的本位與程式,也不再定於一尊,因為誰都可以踹共!
PAR / 第238期 / 2012年10月號
跨越三百年的政治「音樂」劇
無論是和《乞丐歌劇》或是《三便士歌劇》相比,《Mackie踹共沒?》與觀眾的關係親近許多。如同大多胡撇仔戲一般,在傳統歌仔調中摻雜著時下的流行曲風,也許正是在這些「被取悅」的瞬間,才讓我們猛然發現「群眾情感」是如何輕易地被操縱……
PAR / 第238期 / 2012年10月號
照耀孤獨的七彩霓虹燈
就像小應在結尾高唱的《轉吧!七彩霓虹燈》,霓虹燈雖然虛幻,卻能幫助我們看清泡影一般的人生。廢話一般的語言,閃爍空洞,卻可以指引孤獨的我們,照耀生命中那些說不出的、不廢的、真正可貴的東西。
PAR / 第237期 / 2012年09月號
《金龍》應是一則奇異且突兀的童話!
德國編劇羅蘭.希梅芬尼巧妙地運用生理疾病,暗喻了當前全球跨文化衝擊下的創痛、荒謬和病態。同樣來自德國的導演提爾曼.寇勒則選擇了簡約、冷冽的呈現風格,由演員的肢體、情緒和不時疏離於自身角色的意志,來變換這謎樣般的寓言。然而,這樣的觀演風格,強調了導演概念先行的一種「態度」,這與編劇詭變多元的情節,同時挑戰著觀眾一面看戲、一面思辨的能力……
PAR / 第237期 / 2012年09月號
如果我可以踏入他人之生命
四十八個場景與十七個角色之間的快速轉換,加上演員多次的片刻抽離片刻投射,《金龍》的確讓觀眾很難「入戲太深」;我相信要讓導演與文本、演員與角色建立關係,必定也是同樣艱辛。也許這也提醒了我們,在金龍餐廳之內以及之外,「認同」絕非一趟廉價的旅程。
PAR / 第235期 / 2012年07月號
雙身對照 更見興亡之慨
除了明清更迭,兩位小生楊汗如與李佩穎不斷以各自聲腔表述掙扎與質疑,清亮悠揚的崑曲與渾厚沙啞的歌仔,很輕易會將明朝的侯方域聯想成中國大陸,而清朝的侯方域代表台灣。本來只是不同聲腔的混搭,秦淮煙雨飄進了歌仔戲的挑戰,觀眾甚至忘了還有電子音樂,淡雅有緻的韻律也非常適時地點綴了表演。
PAR / 第236期 / 2012年08月號
商務旅館裡的佛洛依德
郭文泰好比佛洛依德,讓人跌入像夢境一般邏輯不連貫的意象裡,在直接引發生理反應的症候裡,挖掘埋藏在體內深處的那個真實的自我。可是,那個自我會不會正像不留人跡的商務旅館一樣,是個空的容器?
PAR /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一曲傳唱,一劇搬演
若說這三段演出就包含歌仔戲發展的百年變遷,就是對於歌仔戲歷史的還原,這樣以簡馭繁的方式,顯然是很難讓人認同的。筆者反倒認為撇開大時代、大歷史的企圖,這三場折子戲的戲文內容,經過挪移和套用,竟能扣緊劇中人物的處境與命運,使全劇的戲裡戲外兩個層次產生呼應與對話,而有了時而疏離、時而貼近的美感。
PAR /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出路在哪裡?
這沒有說出來,或無法簡單說出來的階級傾軋,就是本劇碰觸社會現實時,很令人在窒悶中想尋一出口而不可得的重點。在這裡,我們看到一個被資本綁架,或綁架了資本以合謀的社會。在這裡,為求生計而置身在這樣社會職場的人,有出路嗎?
PAR /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當「傳統下的獨白」遇上「獨白下的傳統」
俄羅斯傳統中無論是爆發力十足的濃烈情感、幅度極為寬闊的表現能力,或是密度極高的變幻莫測,在上原彩子的演出中幾乎是手到擒來。但當本能直觀地被解放時,那個要求節制、優雅、簡約與留白的和式靈魂開始「自由呼吸」起來,就產生了一種極私密、內省、獨一無二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