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評論

PAR / 第244期 / 2013年04月號

與資本主義對賭

賭場象徵的不是資本主義,它是資本主義發展過剩的產物,而資本主義的過剩會回過頭來對付資本主義本身,誠如紀傑克的分析,塔利班和賓拉登本來是美國CIA一手訓練出來的。換句話說,只要我們有辦法將賭場過剩的資本、賭徒旺盛的精力挪用來對付資本主義,賭徒不就是未來的恐怖分子了嗎?

PAR / 第244期 / 2013年04月號

以「繁」的技巧扭曲事實來呈現事實

導演並置事件濃縮在舞台共時性的當下發生,提供觀眾自我選擇來重新組裝,卻隱隱然明指唯有把演出的單個場景或微型結構聯結起來,才有可能看見整體。但其中的意義一再被削減甚至不存在,就像卡爾維諾所言:「認知就是把某些東西強加入真實事物中,從而扭曲事實。」  

PAR / 第243期 / 2013年03月號

去美術館開房間

我雖然親身參與演出,近身和演員互動,但是我被放大的體驗不是表演,而是觀看,是因為對下一步到底是什麼、我又該如何反應徹底沒概念,所以更加專注凝視,凝神諦聽動靜。  

PAR / 第242期 / 2013年02月號

要翻新前需要先理解

回顧當年那些人所做的那些事,冀望這些新導演能從前人經驗學習到什麼,理解到什麼,甚至推翻什麼,超越什麼,前提是要翻新前需要先去理解,並重新思索台灣劇場面對演員訓練貧乏的瓶頸,似乎是在時光流逝中,台灣現代劇場所能承續下來、令人拭目以待的未來,且不用等到世界末日那一天的到來!

PAR / 第242期 / 2013年02月號

狂喜、喝采 加伏里洛夫的音之饗宴

如果抽離了那誇張的肢體語言,單用耳不用眼去看,就可發現只要是加洛里洛夫手指所觸碰過的音符,它們都音色極細緻,他所有的音樂都是來自內心的感觸與思考的想像,他的手像一直鵝毛筆那麼柔軟,指頭卻像蜻蜓點水般快捷,而激昂磅礡的音響更是讓人回想起他是柴科夫斯基金牌獎的事實,亮麗燦爛的火花振動人心。

PAR / 第242期 / 2013年02月號

地平線是黑暗無盡,還是晨光微稀?

有別於其他喜歡直接挑戰聽眾,將作曲技法當特技表演,卻吝於施捨聆聽者樂趣的當代作曲家,佑斯特挑戰的是聽眾感官滿足的最大極限值。主題與旋律宛若佑斯特時而興高采烈、時而目不暇給的情感衝擊,充分展現作曲家口中「充滿水分,活力與流動性」。

PAR / 第241期 / 2013年01月號

航向未來的史詩

戲裡帶我們回到電影剛發明的默片時期,電影還沒發展成熟,還不是工業,而是一個新奇的玩具,一場大家可以一起玩的遊戲,碎紙片就可以製造出漫天風雪,牽一根線拉動衣角就可以表現迎風獨行,假鳥假得不得了還是天地一沙鷗。一切都很假,卻顯得那麼真,因為他們認真,他們天真,天真到相信唯有藝術可以用科技的美好戰勝科技的醜惡,所以抵抗戰爭最好的辦法就是繼續創作。

PAR / 第235期 / 2012年07月號

多重的時間與缺席的空間

結尾,舞者舉著一塊塊不規則的鏡子,讓觀眾透過鏡子看見自己在現場被切割成碎片的樣子,於是舞蹈的主題從歷史和時間,轉換為現場和空間。我們知道,整支舞蹈皆因中山堂光復廳這處空間而起,所以談論空間不但沒有離題,反而是回歸正題,不過未免也回得太晚了。

PAR / 第240期 / 2012年12月號

歌仔戲的不朽文學

《燕歌行》是一齣抒情寫意動人心弦的歌仔戲文學作品,也是一齣集眾人之力,追求理想的創作,好戲可以令人沉吟再三、可以傳世、可以不朽。我相信,演出之後,曹丕將不再是「一個寂寞到了底的男人」。

PAR / 第240期 / 2012年12月號

一場「顯身」的召喚儀式

《身體輿圖》是一場以詩的比喻來完成「顯身」的召喚儀式,因此沒有故事卻能深具意味地將肉體中埋藏的記憶史,如一段刻印在她的皮膚上、甚而自己也無法閱讀的「象形文字」,它又像一塊傷跡殘留於她的靈肉,只有在凝視中才會令人隱隱作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