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評論

PAR / 第12期 / 1993年10月號

北市交合唱團首演 威爾第《安魂曲》

「北市交合唱團」以威爾第的《安魂曲》做爲首演節目;陳秋盛一氣呵成的指揮顯露了強烈的震撼,然而合唱團的默契仍稍嫌不足。

PAR / 第12期 / 1993年10月號

從洛可可的縱慾激情到歷史浪潮中的個人解放 評《沙德侯爵夫人》

三島由紀夫的《沙德侯爵夫人》是從沙德周圍的一群女性,進行慾望權力與世俗道德矛盾的迂迴演繹。在虐待與被虐待,奴役與主宰的前景運作中,昻揚的法國大革命步伐如同平行發展的解放聲浪,邁步向前。

PAR / 第12期 / 1993年10月號

縱橫《非關男女》

《非關男女》可說是「文學界跨刀劇場界」的力作,從編劇、導演到演員,幾乎全由當今文壇知名作家擔綱;筆端的千百情態,換成眞人的現身說法,舞台技巧雖非專業,依舊魅力十足,引人入勝。

PAR / 第13期 / 1993年11月號

送舊迎新,非關曹禺

姚樹華導演的《北京人》,意欲將寫實主義形式的曹禺原作改頭換面,把主題從四〇年代的北京人原始主義,轉換爲九〇年代的台北文化評論;在形式上則轉換成後布萊希特的風格。然而,由於導演無法在中國/台灣文化落差中,尋找到眞正內在的共同核心議題,使得演員的夾議夾敍成爲說書人的扯談,無法推展眞正布萊希特式的辯證效果。

PAR / 第13期 / 1993年11月號

廻望舞展

郭嘵華的《迴望長安》由三支新舊舞碼構成,展現編舞者四年來的轉變及發展歷程。

PAR / 第10期 / 1993年08月號

回到什麼樣的原點? 談「人子」的《衣櫉世界》

「人子」劇團的《衣櫉世界》,以心理寫實的手法,呈現一個兩人世界中壓迫/性虐待的過程。這齣被某些小劇場人士目爲開倒車的「寫實劇」,究竟是想嘗試回到什麼樣的原點?

PAR / 第8期 / 1993年06月號

聽薛偉小提琴獨奏會

演奏家最困難之處,是在登上世界各個不同的舞台時,能以豐富的經驗,調整自己演奏的方式,呈現出最完美的樂聲。首度來台的大陸小提琴家薛偉,於全場四支曲目的表現上,快速調適,漸入佳境,相當動人地展現他纖細音色的特性。

PAR / 第10期 / 1993年08月號

歷史是才華的墊脚石? 對《哈姆雷特機器》的一些看法

「我是好哈姆雷特,給我一個理由傷心吧!啊整個地球和你換個眞正的悲悼,我像個駝子拖著我超載的大腦,在這個希望的時代有些東西已經腐爛,讓我們鑽進地球從月亮把它炸掉。」

PAR / 第13期 / 1993年11月號

「舞之雅集」的四種風貌

來自南台灣的現代舞團「舞之雅集」,是國家劇院秋季舞展的壓軸。他們推出四個截然不同的舞碼,各有其獨特的節奏與風格。

PAR / 第8期 / 1993年06月號

安倍圭子的四根棒子

有份量的木琴(marimba)音樂會在台灣十分罕見;安倍圭子四根飛揚的棒子,充滿動感地以木琴表現了日本現代音樂作曲家伊福部昭的〈協奏曲式的讚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