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評論

PAR / 第10期 / 1993年08月號

華麗馬戲的鄕愁與漂泊肉體 「台灣渥克」劇團

甫成立一年的小劇場新健將「台灣渥克」,以顚覆性的輕快筆觸,描繪台灣肥皀劇社會下的庸俗喜感;馬戲秀場似的表演在粗糙中活力充沛,在陳腔濫調中出人意表,在一切的胡鬧、瞎鬧和倒錯中,觀衆歡樂看戲。

PAR / 第8期 / 1993年06月號

解構北管,分析驚奇

抽象簡化了的八仙北管身段中,突然跳起華爾滋般的雙人舞;北管老藝人在現代舞蹈的舞台上醒來,洒掃、自述生平,上妝、來一段〈探監〉。經歷一場《北管驚奇》,觀衆的反應是……

PAR / 第8期 / 1993年06月號

《北管驚奇》的形式與風格

PAR / 第10期 / 1993年08月號

前衛的鄕愁 《哈姆雷特》與《愛德華》共有的《風景》

如果我們的劇場創作仍自戀地鎖在文字的牢籠中,讓觀衆一次又一次從膨脹的宣稱/宣傳與表演品質的差距中落荒而逃,那麼,觀衆對劇場的信心又能持續多久呢?

PAR / 第8期 / 1993年06月號

一場精緻美味的《天鵝宴》

題材的新鮮感,大量背景音樂及唱部,細膩的身段及巧妙的台諺,構成《天鵝宴》的藝術性。在肯定民間藝人、藝團對本土文化的貢獻之外,還要能使他們提昇戲劇的藝術性,我們的文化之根才不致被西式美學觀所斲傷。

PAR / 第10期 / 1993年08月號

愛滋家裏見

「舞蹈空間」的《繞地遊》是結合了生活、戲劇、舞蹈的後現代展演,包括了〈通天吼〉、〈拜水〉、〈賣舞〉、〈拈花作羹湯〉、〈家裏見,嗯?〉、〈這廂有理〉、〈我──生命的價値是否步上了歪曲?〉等舞碼,於各個不同的開放空間,用面對觀衆溝通的方式,探討種種社會議題,不但是對傳統舞蹈的反動,也是對封閉的「形式之美」的挑釁。

PAR / 第11期 / 1993年09月號

本文*的背叛與忠實的詮釋 兼談三個希臘作品的演出

受到當代「反敍事」劇場風潮的影響,劇本地位一落千丈,從前被視爲「經典」的作品亦難逃詮釋者「強橫蹂躪」的噩運。可是,當代導演叛離本文和形式上的重塑新義,是否足夠彌補他所背叛和捨棄的?如其不然,背叛和捨棄又是爲什麼呢?

PAR / 第10期 / 1993年08月號

《繞地遊》的趣味性與思考性

《繞地遊》的明快節奏及舞者的無盡精力,讓人覺得消費性社會的另一角落依然存在著某些希望及理想。

PAR / 第8期 / 1993年06月號

莘莘學子看《孫臏和龐涓》

現代人對國劇的印象是,它背負了歷史的包袱,刻板、嚴肅及敎條意味濃厚。《孫臏和龐涓》則以人性化的角度來體現命運,將人性之間的矛盾,義利之間的衝突,藉劇中人物表達,使人自省。本文係由文化大學戲劇系國劇組四年級全體同學,就該劇之演出,分從情節處理、人物刻畫、演員表演及舞台效果等廣泛討論並加以整理。

PAR / 第10期 / 1993年08月號

三十不惑

儘管風格仍停留在傳統的寫實方式,演出中影像舞蹈(Video Dance)的運用和非舞蹈人才的加入演出,卻値得我們探索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