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評論

PAR / 第17期 / 1994年03月號

浙崑已歸去,餘音猶繞樑

浙崑六場三十齣折子戲的演出中,有情韻悠長的生旦戲,詼諧逗趣的丑角戲,威武熱鬧的武生戲,滿足了不同情緒的要求,也滿足了各有所好的觀衆。

PAR / 第19期 / 1994年05月號

談談談《海鷗》演出的文字

演出評論無妨主觀、片面,只要能眾議雜陳,自然可以維持平衡。演出後的評論有別於演出前的介紹,應該針對演出而評,不必重覆說敎。《海鷗》的演出對此時此地的影響和意義比純學理的探討更重要。

PAR / 第15期 / 1994年01月號

「五百年後,巴西女演員向哥倫布舉起了一面黑旗……」

在《這五百年──丹尼絲給哥倫布的一封信》這齣戲中,身爲導演、演員、作者的丹尼絲,深掘情感的各種可能性,實驗各種聲音和身體的技巧,用一位巴西船員的航海日記來顚覆哥倫布「發現」美洲的荒謬。

PAR / 第15期 / 1994年01月號

偸悅的驚喜一記 陳萬榮古鋼琴獨奏會

十一月二十九日,來自英國,出生於新加坡的華裔鋼琴家陳萬榮(Melvyn Tan),在台北國家音樂廳,給聽衆們帶來了一場愉悅而驚喜的古鋼琴獨奏會。

PAR / 第13期 / 1993年11月號

奈何未享天籟美 評阿姆斯特丹音樂會堂管弦樂團演奏會

聞名於世的荷蘭皇家阿姆斯特丹音樂會堂管弦樂團在名指揮家夏伊的領軍下,九月份帶給台北市民星光與音符交燦的夜晚。稍憾的是樂籟雖美,終究難臻天音。

PAR / 第16期 / 1994年02月號

恢弘琴聲中的悵憾 瑪麗克蕾兒.亞蘭演奏會

在Grove音樂辭典中佔有相當篇幅的瑪麗克蕾兒.亞蘭,所灌錄的唱片不計其數,而她有關管風琴音樂的硏究著作更是影響深遠,此番僕僕風塵來台演出,受益的民衆卻是有限。

PAR / 第16期 / 1994年02月號

看不見的劇場 《御林樣萬萬歲》引發的思考

當台北這個劇場生態中一切的主張與宣稱皆有齊頭平等的地位時,辨明什麼樣的關懷與處境在觀衆心中具有眞實性,可能才是眞正的挑戰。

PAR / 第16期 / 1994年02月號

爲兒童劇評催生 《城隍爺傳奇》觀後感

這幾年來國內劇壇展現無比蓬勃的朝氣,不但培養出一批忠實的觀衆,也帶動了劇評的發展,爲戲劇界的前景奠定了足令人寄予厚望的基礎。然而在這一片新氣象中,卻有個角落,雖然不乏有心人耕耘,似乎格局難展,未能霑沐劇評界的靑睞。兒童劇場獨佔這個角落。本文試爲抛磚引玉,就兒童心理的觀點(即使未能完全擺脫成年人的眼光),勉力一評《城隍爺傳奇》。

PAR / 第14期 / 1993年12月號

徵婚之後

屛風的《徵婚啓事》改編自陳玉慧紀事體小說,亦是李國修笫三度以「某劇團」爲素材的喜劇,無論編、導、演都令人激賞;然而,故事的流於浮光掠影,甚而失去觀照的焦點,使得整體藝術造境有所缺憾,相當可惜。

PAR / 第16期 / 1994年02月號

蒙藏風情今時景

兩場「蒙藏之夜」的演出,使得台灣觀衆能夠親近遠在天邊異族同胞的民俗風情。遺憾的是,場地設備不良,少數觀衆不懂禮貌,造成了欣賞節目時的干擾和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