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活誌

PAR / 第189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如果你老是商業不成、藝術不就

對搞創作的人而言,藝術與商業之間如何取得平衡,一直都是個課題,要嘛你完全不鳥這事,要嘛就得好好被它糾纏。劇作家紀蔚然的新書《誤解莎士比亞》就大剌剌地找「商業也成,藝術也就」的劇壇前輩莎士比亞麻煩,一路Kuso出一本言之有物的捧腹佳作;而看來藝術商業兩得宜的設計家葉錦添,卻是在《神思陌路》中道出創作心路,原來訣竅就在兩個字:放空。  

PAR / 第189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帶著孩子聆聽 隨著音樂認識藝術

孩子只是小,不笨,易感的心也能分辨質感,靈活的小身體也需要活動。本文介紹的三組CD,都非常適合家長或老師帶領孩子聆賞,或帶動唱跳,或隨著故事欣賞美好音樂,讓孩子的心田萌發藝術的種子。  

PAR / 第190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冷冽星空下的無盡吟詠

來自北歐天空下的人聲,會是怎樣的色彩?這次介紹的三張專輯,有次女高音范歐塔詮釋的當代瑞典作曲家作品,有丹麥國家廣播合唱團演唱的北歐民謠,有瑞典人聲重唱團Vocal Six的「英文歌曲精選」,繽紛多彩,超乎你的想像……。  

PAR / 第190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女性影展與坎城影展的「十月交鋒」

今年的女性影展強片如林,除了有台灣製造的《「37ARTS」舞者紀事》、《艾草》讓我們看到表演藝術工作者的影像呈現,還有坎城參展片《踽踽巴黎》的加持。巧的是,十月份多部今年坎城影展參展與得獎片也紛紛上映,營造「台灣女性影展」與「坎城影展」的針鋒對決,傷的可是影迷的荷包啊~~~  

PAR / 第189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意外的人生,就是如此動人

平凡如你我,不免都想在電影中體驗不一樣的意外人生,九月第一週同時上檔的《偽鈔風暴》、《交錯效應》與《在屋頂上流浪》,恰巧都可以滿足這樣的需求——藉著別人的坎坷,坐一趟意外人生的雲霄飛車。  

PAR / 第192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這方島嶼的悲歡之歌

透過歌聲傳詠,「台灣」不再是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來自各方、真真實實活在這塊島嶼上的人們,寄情命運的所在。南管音樂家王心心從中國來台,藉《昭君出塞》唱出台灣新移民們的堅韌和悲涼;好客樂隊的主唱陳冠宇則走進台東池上的有機稻田,跟著務農也寫出飽含土地芬芳芳的《愛吃飯》專輯。他們的歌聲,都是屬於台灣的故事……。

PAR / 第190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佛萊迪.海默 恰到好處的優秀童星

你一定會想知道十六歲長得像小學生是啥模樣?去年上映的《把愛找回來》,佛萊迪實際年齡十五歲,跟羅賓.威廉斯在一起,飾演十一歲的作曲天才小孩,仍然充滿說服力,讓人懷疑他的出生年(1992)是否謊報。或是今年上映的《奇幻精靈事件簿》,各位有看到一個十六歲的高中生嗎?他還是完全像一個小學生啊!  

PAR / 第189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荷索是瘋子,也是知識分子的良心

充滿了熱情與悲憫心的德國電影與紀錄片導演荷索,創作路上做過許多常人難解但令人動容的事蹟。集結荷索重要作品、七張DVD一套的《荷索電影神話》,讓我們可以看到他的瘋狂執著與獨特美感。  

PAR / 第191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跨種族、跨國界、跨領域 葛力菲斯 集眾才於一身的文化達人

美籍非裔、卻常居德國的達諾穆佐.葛力菲斯教授,是不能用一個頭銜來形容的:他既是編舞家、也是電影節創辦策劃人、更是電視與廣播製作主持人,雖然角色多元,但總是致力於消弭種族歧視、宗教偏見、性別暴力、文化衝突等,在挫敗中仍不斷堅持理念,在艱鉅的環境中,始終樂觀面對,為理想而前進。  

PAR / 第192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奔赴院線,抓住金馬影展的尾巴

金馬影展結束了,有錯過什麼片嗎?沒關係,這個月有好幾部金馬影展的片會上院線,包括了開幕片,台灣首度深入北極拍攝的紀錄片《征服北極》……,金馬旋風,繼續發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