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活誌
PAR / 第192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美國超人解剖學
好萊塢電影素愛打造超人,各式各樣、各種際遇的超人,形成影壇特效奇觀與票房無敵保證。這些超人雖然都很強,但多半處境孤獨或遭遇人生悲劇,強中有弱更具人性表現。但新型超人如《鋼鐵人》與《全民超人》,卻又展現了不一樣的面貌……。
PAR / 第191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與紙枷鎖起舞 陳凱歌談電影《梅蘭芳》
陳凱歌認為《梅蘭芳》有一個母題,是電影中出現的紙枷鎖,京劇舞台上概念化的道具。「紙枷鎖太容易撕破了,但是演員不能卻將它撕開」……「梅蘭芳終其一生都被桎梏在這個紙枷鎖底下,但我覺得梅蘭芳是戴著這紙枷鎖翩然起舞……」陳凱歌用此為梅蘭芳的一生下了註解,《霸王別姬》、金棕櫚的成功光環、梅家的期望,票房的壓力……陳凱歌何嘗不是扣上了一層枷鎖,奮力起舞?
PAR / 第191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天涼時節,影展趕場去!
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就是影迷最快樂也最痛苦的時節。金馬國際影展觀摩展的佳片頻頻召喚,今年還遇上紀錄片雙年展,真叫人不知如何是好!想把時間金錢都用在刀口上?先看貧窮男的「關鍵報告」,再「殺」不遲!
PAR / 第191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韋斯.安德森 吸引大明星的怪咖導演
不要以為大明星都只願意演好萊塢主流片,有時候怪咖天才的導演,反而可以吸引他們演出——就算只是個小角色也行。韋斯.安德森就是這樣一位導演,他的《天才一族》不但巨星雲集,而且還入圍了二○○二年奧斯卡最佳劇本獎,讓人想去錄影帶店挖出這個導演是怎麼吸引明星目光的……
PAR / 第191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樂來樂想》 穿梭樂海串珠玉
焦元溥的大腦儲存資訊的方式應該異於常人,才能把看起來不相關的事物串連起來。不妨試試看,你能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美國作曲家梅諾第的歌劇《電話》、巴黎聖母院管風琴師維爾奈的《西敏寺之鐘》和蘇打綠的《無與倫比的美麗》三首作品嗎?這種看似無稽但又言之成理的跳躍,正是焦元溥隨筆的一大特色。
PAR / 第191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生命禮讚 蘊含美麗的珍藏
總是有些音樂,穿透生命的深層,帶出靈魂的故事,禮讚著生命的珍貴與美好,透過這些,也播散著無限的感動。《夢的延長線》、《卡拉布妮》與《感謝 歐瑪拉》正是這種可以領你低迴的聲音。
PAR / 第185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以神之名(中)
觀光客人潮洶湧處都可發現這樣刻意並置展示的海報,販賣紀念商品的小販說這是九一一事件後最熱銷的商品之一。沒了世貿雙塔的曼哈頓天際線今昔對照,自由女神像看來更如嘲諷。這就是紐約啊,所有事件或災難或恐懼都可轉化成商品,進入資本主義運作系統生出產值,盡情利用盡興消費,而這卻是反西方資本及帝國主義攻擊者所欲打擊消滅的,剝削不停自由不興……
PAR / 第185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魏廣晧 願當台灣爵士的扎根園丁
應邀擔任兩廳院夏日爵士音樂營教學策劃的魏廣晧,對爵士樂有一份執著的喜愛與熱情,鑒於台灣音樂學生對爵士樂的學習缺乏資源,台灣的爵士樂教育又落後歐美日韓許多,讓他決心要從教育開始,為台灣的爵士樂灑下種籽,深入扎根。
PAR / 第185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保羅.貝克 四代傳承 美西製琴第一家庭
走進演奏廳前,常可以聽到幾聲小提琴的聲音傳來。從外頭望進去,名為「貝克父子提琴」的店鋪在精緻優雅中,隱約透露著木頭純樸的香氣。這家座落在國家音樂廳地下一樓的提琴店,常吸引許多好奇的目光,但「貝克父子」到底是誰?現在就讓我們帶領觀眾,解開這角落的謎……。
PAR / 第186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以神之名(下)
以神之名的朝聖旅行與其說是與神交通,更似內在自我的顯現。而這最常成為文學創作或歷史評議主題的赤裸顯露卻多是人性短淺難堪掩過神聖初衷,最聲名狼藉的應屬中世紀的十字軍武裝朝聖吧。德國著名文化學者Norbert Ohler以旅行概念重新反省這段東侵阿拉伯世界過往,並毫不遮掩其醜陋,十字軍戰役展現了「歐洲人令人厭惡的一面」,並深深烙印在其他不同宗教文化民族的集體記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