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活誌

PAR / 第187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大馬士革彎月

正午陽光曬地空氣乾燥且高熱,住民幾乎都躲進屋內或陰涼處,我仍興味盎然地味追逐著簷間、牆角、窗櫺、蔓生的綠藤、晾曬的織花地氈或一張傾倒的椅子的光影變幻頻按快門,像要記下什麼或說求證什麼,我試著彌合張看與想像中的大馬士革,如果有所謂鄉愁,大約就是這種裂隙間的來回凝視與映照吧。  

PAR / 第185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張瀚心 樂香門第 台灣赴義學製琴第一人

在國內樂界佔有一席之地的小提琴師傅張瀚心,無論是修琴或製琴的技術皆十分高超,在圈內口耳相傳下,擁有極高的知名度。來到工作室見到一把把的提琴高掛、琴盒相疊,就可以感受到這位提琴醫生對樂界琴生們的重要性,而張瀚心本人更是熱情非凡,永遠為著生病的提琴,敞開大門……。

PAR / 第186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蔡孟峰 期待以企業之力 讓世界更美

台新銀行在藝術領域上的耕耘有目共睹,除了設立台新藝術獎、深耕台灣當代藝術外,更大力贊助多類藝術演出,包括近期將訪台的音樂劇《獅子王》,及之前兩廳院的《歌劇魅影》、廣場藝術節等等,讓這個企業給人與「美」關係深厚的印象。總經理蔡孟峰不只愛好藝術,也身體力行節能減碳,更以推動種樹環保,希望以企業的力量喚起大眾注意我們所生存的這個地球。

PAR / 第185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音樂為筆,寫下這塊土地的愛與淚

在這個世紀裡,音樂已經不再是為耳朵服務了,灌注了思維,陳述著故事,從熱血青年、從堅毅女子、從詩人、從藝術家的眼中凝結。楊祖珺的《關不住的歌聲》記錄了那個壓抑年代的吶喊,《甜蜜的負荷》把農民詩人吳晟對生命與土地的關懷化為歌曲,細細聆聽,可以體會那刻印在人心中的痛與愛。

PAR / 第185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按下快門的瞬間

戰地攝影師拍下的那些慘不忍睹的照片,究竟是為了激起同情、良知、對和平的捍衛,還是為了滿足大眾媒體的邪淫趣味?戰地攝影記者成就的,是個人風格藝術、新聞報導獎盃,還是時代的影像見證?英國戰地攝影記者唐.麥庫林的自傳《不合理的行為》與西班牙作家阿圖洛.貝雷茲-雷維特的小說《戰爭畫師》,都直接站到第一線,思索戰地攝影記者與被拍攝者之間的關係。

PAR / 第185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生命沒有解答 但有其他選擇

這個月有兩部改編自真實故事的新片:《寂寞鋼琴師》與《浮華陷阱》,前者是無法通過幼年目睹母親死亡而自責一生的鋼琴師,後者是亂倫弒母事件;生命從不簡單,而西班牙導演胡利歐.麥登(Julio Medem)則在新片《安娜床上之島》之中,給了我們前世今生的解答。

PAR / 第186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舞譜 動作的無字天書

你知道舞蹈也可以用舞譜記錄嗎?你看過舞譜長什麼樣子嗎?你知道舞譜怎麼讀、又是怎麼用的嗎?本刊特別專訪兩位舞譜專家:台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院長王雲幼及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所長平珩,為大家解開舞譜的秘密。

PAR / 第187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譜務 為演出打底,為音樂存史

PAR / 第185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兩個劇場人演電影

在出租店新片架上對望的兩部片,兩個都曾經創辦劇團的劇場演員,也許從來沒料到這一天,亞陶要透過這樣輾轉的過程被台灣觀眾看到,而香港戲精詹瑞文,也透過這片增加劇場外的能見度。

PAR / 第187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妹尾河童《窺看舞台》書摘搶先讀! 騙術

以「窺看」系列散文名聞台灣的日本作家妹尾河童,其實另一個身分正是與表演藝術息息相關的「舞台設計家」,曾獲「紀伊國屋演劇賞」、「山多利音樂賞」、「藝術祭優秀賞」、「兵庫縣文化賞」等眾多獎項肯定的他,並非設計科班出身,卻以自學與才華,活躍於戲劇、歌劇、芭蕾舞、音樂劇、電視等表演藝術的舞台設計。即將在台推出的新作《窺看舞台》正是他最接近他的「專業」的一本散文,以他一貫趣味幽默的文筆,帶領讀者「窺看」舞台幕後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