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舞蹈秋天 以身体取代语言 发动对话思潮
「2019舞蹈秋天」将带来九档精采作品,并首次将演出场地跨至云门剧场演出。参与艺术家包含林怀民、何晓玫、英国阿喀郎.汗等;此外也加入台湾青年编舞家田孝慈、郑皓与苏品文,交出下个世代的新观点。
2019舞蹈秋天
10/10-11/24
台北 国家戏剧院、实验剧场
新北 云门剧场
INFO 02-33939888
「2019舞蹈秋天」将带来九档精采作品,并首次将演出场地跨至云门剧场演出。参与艺术家包含林怀民、郑宗龙、何晓玫、苏文琪、英国阿喀郎.汗(Akram Khan)、中国陶身体剧场、加拿大菲德西克.葛拉威(Frédérick Gravel)、比利时杨.马腾斯(Jan Martens)和戴米恩.雅勒(Damien Jalet)及丹麦的麦特.英格瓦森(Mette Ingvartsen)等将以身体与观众对话激荡。此外,今年也加入台湾青年编舞家田孝慈、郑皓与苏品文,交出下个世代的新观点。
国家两厅院艺术总监刘怡汝表示,一座真正好的剧场,不会只是一个提供高品质演出或娱乐的场域,更应该具备深度探索与刺激反思,甚至是影响社会的功能。因此,在大鸣大放的TIFA艺术节、新点子实验场及欢腾热闹的爵士夏日派对后,接著於秋天登场的「舞蹈秋天」系列节目,将要以艺术为发声工具,向人类既有价值观与社会惯性思考提问。「因此,不是所有的作品都在强调普世美学,有些作品甚至可能让人感到惊愕、痛楚,而每个作品都有的共同特点,就是坦白的叩问与回应。」
由於艺术创作界线正快速消弭,单一形式的艺术节难以反映当代艺术发展趋势,二?二?年起,两年一度的「舞蹈秋天」与「国际剧场艺术节」将合并,成为一年一度戏剧与舞蹈的综合性艺术节,以重要的社会议题,邀请国内外具有反思能量与独到见解的艺术创作者参与,提出挑战、创造思辩。两厅院表示,这将会是台湾最具挑衅意味的表演艺术节。
东西方大师舞出「最后之作」 带来世代与自我的深层对话
二?一九年为云门舞集创办人林怀民担任艺术总监的最后一年,在交棒之际推出大胆的新计画――让云门舞集与陶身体剧场交换编舞家同台演出。此计画以世代对话般的带来三支新作《秋水》、《12》、《乘法》。其中《秋水》缘起自林怀民在京都看到秋日的溪流,清澈见底、红叶漂流,将那「夕阳无限好」的意境转化为冥想的宁静之舞。而享誉国际的陶冶则带来《12》,灵感来自在瑞典山头看见快速流动的彩云,以变化多端的动作挑战十二位云门舞者的身体。而即将接任云门艺术总监的郑宗龙,也将自身的动作方法注入陶身体剧场舞者的肢体,打造出生猛缤纷的《乘法》。林怀民表示:「这一次,我把云门的平台拓宽,找了陶冶来云门编舞,郑宗龙则去北京帮陶冶的陶身体编舞,加上我自己的编舞作品,而因为两团联演,复杂度相对的高,在行政组织跟创作上都会长出新的生命力。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六度来台的阿喀郎.汗则带来舞者生涯最后一支独舞作品《陌生人》XENOS,结合传统印度民族舞蹈与现代舞,用他狂烈且快节奏的身体语言,讲述那几乎要被人遗忘的一战战争史。他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将身体具象化杀戮的情境,搭配现场乐团唤醒百年前战场记忆,在硝烟焦土中,舞出战争的残酷与生死之际的感伤绝望。
欧陆当红编创者挑战极致的身体雕塑 从去人性到性高潮
首度来台的比利时编舞家戴米恩.雅勒,是目前欧洲舞坛火红的编创者。他以不到四十岁便获得英国劳伦斯.奥利佛奖。此次带来最新代表作《器》Vessel,与日本当红雕塑家名和晃平、配乐大师?本龙一合作。戴米恩.雅勒将身体视为动态的雕塑,除却人类惯性,以几乎看不见舞者头部,深入挖掘身体的多样性。透过浓厚的仪式感,加上如火山口的白色液体及水面舞台,如通灵般直捣未知的世界。
同样首度来台的丹麦编舞家麦特.英格瓦森则带来作品《高∞潮》to come(extended),麦特.英格瓦森擅长混合各领域元素,以创作探索情色、性爱和公共领域的关系。《高∞潮》将数十位身著蓝色紧身胎衣的舞者,去除外貌与身体性别,以各种「姿势」变幻出一幕幕成令人遐想的场景,宛如动态的艺术雕塑作品。
以身体层层提问迈向进步的议题与焦虑
被誉为比利时当前最具原创性的编舞家杨.马腾斯,带来数位时代的现象为创作灵感反思之作《三之律》Rule of Three与《尝试》Ode to the Attempt。其中《三之律》将人们在大量讯息轰炸下的感知状态,用反覆的肢体与狂烈的节奏,将世代的资讯焦虑,以身体作为思辨的工具。而《尝试》则以编舞家和他的「电脑资料库」共同演出,将个人最私密的创作结构,用文字、音乐、影像、身体毫不保留的自我解剖。
而一当代舞团苏文琪运用科技装置与剧场表演,带来省思文明和人性的创作新作《人类黑区》,由两厅院与法国凤凰剧院共同制作。由日本三东琉璃与印尼Danang Pamungkas担任舞者,此作援引庄子寓言「七日而混沌死」,面对当代气候变迁、地球暖化等环境议题,以身体一层层的反覆提问,并结合舞台装置、声音、镭射光与多媒体,回应人类深不可见的欲望黑区。
混帐们绝望中的希望 探索人体痛觉的记忆
不只欧陆体系,来自加拿大的编舞家菲德希克.葛拉威带著九位舞者、一个摇滚乐团来台拚场。将剧场转化为暗黑系派对《还是有些希望的啊,混帐!》Some Hope for the Bastards。近乎绝望且深感厌世的表演者们,如活尸般的舞动,映照著人们生活中的负能量,也像是编舞家对现实的宣泄,随著音乐身体核心缓缓复苏,即使再绝望的人生,也会从舞蹈中找到新的希望。而首演场后,将在戏剧院大厅举办演后舞会,邀请观众用身体共同抵抗生活厌世感。
国家文艺奖得主何晓玫新作《极相林》,为二?一八年关渡艺术节作品《极相林―实验计画》的完整版,概念来自於「生物多样性」,指植物群落在经过一系列生态消长演替后,趋於稳定、达到平衡的最终阶段。为表现生命的更迭,将众生之苦透过舞者身体的痛觉呈现出来,杂揉台湾文化的源头,如植物的共生消长,最终趋向平静。
首度进入舞蹈秋天的「微舞作」,观众在一场演出中,可以欣赏到三位新一代编舞家探索台湾当代舞蹈的多元视角,如何将创意浓缩在平均廿分钟的舞作中,留下精华,相当具有挑战性。今年田孝慈带来《清醒梦》,谈论而立之年的困惑;苏品文《嗯哼》意图撕去社会对女性的标签;郑皓《触底的形色》在难度较高的低重心的动作里,找寻自己的身体。
今年较为特别的是,在十一月廿四日「舞蹈秋天」的最后一夜,实验剧场将会摇身一变成为狂欢舞池《闭幕派对Stop Talking, Star Dancing!》,并有现场DJ进驻,由二?一九年Gap Year驻馆艺术家林陆杰、林靖雁、马雅、张凯福、陈弘洋五人,与观众一起在欢快的氛围下尽情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