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新点子董怡芬《Play Me我不是我》 社会游戏

如同英文「Play」的意思,《Play Me我不是我》是一个「玩」出来的作品。 (张震洲 摄)
AAA
微博 微信 复制网址

编舞家董怡芬第三部曲《Play Me我不是我》,从「游戏」出发,很自然地把日常生活行为融入剧场演出,同时道出人与人之间的权力结构关系,反映她对这个社会的观察与想法。

2015新点子舞展董怡芬《Play Me我不是我》

6/5-6  19:30  6/6-7  14:30

台北  国家戏剧院实验剧场

INFO  02-33939888

编舞家董怡芬「我」系列继第一部《我没有说》及第二部曲《我不在这》后,今年推出第三部曲《Play Me我不是我》,从「游戏」出发,很自然地把日常生活行为融入剧场演出,同时道出人与人之间的权力结构关系,反映她对这个社会的观察与想法。

在没有固定文本或情节脉络情况下,《Play Me我不是我》实验「身体」与「声音」的关系,思考「动作语汇」如何传达给观众。她回想起小时候的游戏里存在规则性,每人的个性在游戏中被放大,如有人想赢,有人偷吃步;随年龄成长,人在社会上生存必须遵守规则,其实背后却隐藏莫名的反叛,在这些规则与权力下,「我」还会是「我」吗?

如同英文「Play」的意思,这是一个「玩」出来的作品,舞台上使用了大量的椅子,「椅子就代表了一个位子」,舞台上的抢椅子游戏,令人不禁联想起社会上经常见到的支配权争夺戏码。然而回到舞台上,它反映出人在生活中面临语言、规则、指令、胜败时的反应。

麦克风在舞作中,仍旧有力的发声,它象徵话语权,同时也象徵权力,董怡芬说:「有游戏规则就有指令,要用指令就要用到语言,在这个作品里,我的设计是拿到麦克风的人才有说话权,才能下指令。」

因此,表演者在《Play Me我不是我》中是一种有机的存在,非常有趣即时的回应这些游戏指令,在舞者董怡芬、黄Ⅱ、演员王靖敦、吕名尧与音乐跨界舞者刘俊德,根据他们过往的经验,头脑思考过语言、指令后,反推回去实践在身体上。

董怡芬希望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想想自己在这样有趣的游戏中属於什么样的角色,从不同的角度发现这社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