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宗龙《捕梦》 邀观众一起成为捕梦者
不同於《十三声》生猛粗旷的草根味,云门2艺术总监郑宗龙最新舞作《捕梦》,舞者身著造型奇幻的舞衣,展现出梦境似真似幻,充满非逻辑性奇想,有点神经质又美丽迷离的舞蹈。
云门2《捕梦》
10/13-14 20:00 10/14-15 15:00
10/20-21 20:00 10/21-22 15:00
新北市 淡水云门剧场
INFO 02-26298558
不同於《十三声》生猛粗旷的草根味,云门2艺术总监郑宗龙最新舞作《捕梦》,舞者身著造型奇幻的舞衣,展现出梦境似真似幻,充满非逻辑性奇想,有点神经质又美丽迷离的舞蹈。演出最后将开放舞台,观众可以选择走入梦境,甚至拿出手机抓宝般参与「捕梦」,亦或继续坐著成为一位冷静客观的观察者。
郑宗龙形容:「梦,是渴望却得不到的欲望。」这些蛰伏在潜意识最底层的欲望,趁著黑夜睡眠时,挣脱压抑闯入梦境。以《捕梦》之名,郑宗龙用这个意念激发出云门2舞者全新的能量与肢体表达。创作期间,他们用大量敞开心扉的谈话,深度挖掘彼此,十位舞者,呈现出的已经不是十种动作,而是背后排山倒海的美丽、哀愁,阴暗、残酷的生命故事。他正面迎战这凶猛的撞击过程,但如潮扑来的复杂思绪,曾让郑宗龙有一天忽然从排练室消失,大家遍寻不著。
郑宗龙说,他在保罗・科尔贺(Paulo Coelho)著作《我坐在琵卓河畔,哭泣。》中读到一句话:「梦想意味著是,行动。」这句话带给他极大的冲击,也是《捕梦》创作的最初动力。他形容这出舞作就像一帧帧画面,十位舞者,十个梦境,各有不同角色,舞者们还会「出框」跑到别人的梦境里。他很惊讶在「造梦」过程中,舞者都非常诚实地说出自己私密的梦境,并愿意扒去所有规范式的舞蹈动作,与他一起寻找身体最真诚的表达方式。曾参与过郑宗龙八出新舞码创作过程的云门2排练指导杨凯说:「郑宗龙从来都不是在做容易的事情,所以他的舞作才这么好看。」
《捕梦》的音乐和服装也都紧扣梦境的概念。华裔实验音乐家李带?,是郑宗龙在网路上遇见的年轻怪才,他用三百多封「情书」打动从未谋面,甚至之前不知道云门为何的李带?,为《捕梦》提供音乐。李带?擅长十多样东西方乐器演奏,不同於时下年轻创作者沉迷於电子音乐,他用传统「手感」创作出极富当代感的音场效果,与郑宗龙的创作理念一拍即合。李带?的音乐处处充满惊喜,大提琴低沉的旋律中,忽然胡琴呜咽加入,一个转调,琵琶乐音响起,弹奏琵琶的同时,还加入B-box口技,混搭东西方音乐风格,塑造宛若梦境的飘忽迷离。
不同於《来》、《一个蓝色的地方》等舞作服装的极简风格,《捕梦》的服装丰富且精采,朋友笑称这是郑宗龙所有作品中,「衣服穿得最多」的一支舞作,且样式充满奇异的想像力,有绸缎金色斗篷、藤编的尖帽子,还有用羽毛蕾丝、缀满长须如兽毛的布料制作的各式舞衣。材质、配件多变,透著荒诞奇异。时装设计师范怀之从时尚圈跨界剧场,大胆选用特殊布料,剪裁每位舞者不同梦境的奇幻装扮,她笑称,「我去买布时老板非常开心,因为我买了平常没什么人会买的料子」。
【欲知更多详情,请见《PAR表演艺术》杂志2017年10月号焦点专题「舞入潜意识—郑宗龙《捕梦》」〈以优雅之姿 看进梦的温柔与狂暴 《捕梦》排练侧记〉〈捕一场潜意识的剧场之梦 访编舞家郑宗龙〉;免费下载《PAR表演艺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