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晴丝剧坊《听我细诉》 昆曲写实表演独特美学
袅晴丝剧坊创团首作《听我细诉》改编自美国剧作家珍.马汀(Jane Martin)著名得奖作品,邀集国内资深演员刘嘉玉、余大莉及新秀陈秉蓁、杨瑞宇,四人以自身专业技能崭新诠释现代昆剧。
时代小昆剧《听我细诉》
12/21-22 19:30 12/22-23 14:30
台北 国家戏剧院实验剧场
INFO 02-33939888
袅晴丝剧坊创团首作《听我细诉》改编自美国剧作家珍.马汀(Jane Martin)著名得奖作品,邀集国内资深演员刘嘉玉、余大莉及新秀陈秉蓁、杨瑞宇,四人以自身专业技能崭新诠释现代昆剧;同时,邀请舞台设计张哲龙、服装设计谢建国及灯光设计宋永鸿联手打造昆曲表演的全新视野。
成立仅一年余的袅晴丝剧坊,由国内资深剧场专业人士组成,以策画制作、演出和推广昆剧艺术为首要宗旨,团名「袅晴丝」出自汤显祖《牡丹亭.游园》一折〈步步娇〉曲牌首句唱词:「袅晴丝吹来,摇漾春如线」,形容春天的天空游丝飘荡、引人遐思的美丽景象,意喻剧团将致力於为戏曲和戏剧注入时代新气息与活力。
珍.马汀舞台剧名作Talking With,原著由多段独立故事组成,每段角色仅一人,且清一色为女性,这些年龄、风格各异的女性以独白形式向观众娓娓诉说自己的人生故事,她们经历的生命磨难或奇特、或怪异、或滑稽,但全都真诚且扣人心弦,传达出对生命的独特领悟。
《听我细诉》剧本除富含现代人文意涵,亦具有传统昆剧剧本一贯丰富的文学性及人物刻划细腻性,其舞台空间运用类似戏曲「空台」的传统风格,此为选择此一西方名作作为「实验」文本的出发点。导演阎俊霖表示:「这次,我们把外国经典剧作直接翻译成中文本,再用传统戏曲演员重新诠释,对演员来说非常挑战,就好像卸去演员的手脚,考验他们如何在传统基本的身段下,用比较写实接近舞台剧的方式与妆扮诠释。但昆曲是戏曲之母,不论唱工咬字、身段动作,我相信都会让表演上有加分效果。」这戏共有六折,其中二折是传统昆曲的段子,包括陈秉蓁演出的〈情勾〉就是〈活捉三郎〉,另一段是杨瑞宇的〈十五分钟〉,诠释昆曲中非常著名的一部作品〈思凡下山〉,男旦妆扮上非常亮眼。
本剧改编当中较贴近现代生活题材的五段作品包含〈玻璃珠〉、〈记号〉、〈灯〉、〈拼布妹〉及〈十五分钟〉,其中〈十五分钟〉将角色改为有台湾唯一男武旦之称的演员杨瑞宇,除介绍男旦这个深具特色且台湾少见的行当反串角色外,也透露出男旦的真实心路历程。杨瑞宇表示,「我的戏虽然只有十五分钟,但因太过真实,甚至是我现在内心对於男旦的想法,但又不能演这么真实。我希望这个角色有一层纱,让观众有更多想像揣摩是不是真的有这一回事,还是一切都是假的。另外,我也希望让大家跳脱只是看到对於第三性别或是性格像女生的男生,进入我扮演的角色。」
新编折子〈情勾〉灵感来自国内一则感情悲剧事件。编剧陈三资说:「这情节与场景是现代的,就是你我的寻常人生,好比酒吧、夜店,角色甚且喝著红酒等,著眼於种种现代的舞台元素如何在传统的基础上找到一个最佳的相应表演形式,并且保留住昆味,便是这个演出的实验精神和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