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相互熟悉的语言说自我的特色 NSO美巡打下成功第一站

NSO今年再度启程前往美国西岸,展开四场巡演,主动出击,向世界介绍自己。 (国家交响乐团 提供)
AAA
微博 微信 复制网址

NSO美巡第一站再次回到加州橘郡塞格斯仲表演艺术中心,上半场首先以台湾作曲家金希文受原住民委员会委托创作的《跳舞歌》(选自《舞动的山峦》第三首)以飨观众。

来自台湾―2018美国巡演

 

10月30日(Tue.)  20:00

加州橘郡,塞格斯仲表演艺术中心

Renée and Henry Segerstrom Concert Hall,

Segerstrom Performing Arts Center, Costa Mesa

 

10月31日(Wed.)  20:00

加州圣地牙哥,柯普莱交响音乐厅

Copley Symphony Hall, Jacobs Music Center, San Diego

 

11月3日(Sat.)  19:30

华盛顿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明尼表演艺术中心

Meany Hall, Meany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Seattle

 

11月5日(Mon. )  20:00

加州旧金山,戴维斯交响音乐厅

Davies Symphony Hall, San Francisco

长久以来,谈起广义的「古典音乐」,德奥地区居於核心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古典音乐在廿一世纪的今天,即使仍为人们钟爱的艺术,却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开始起了变化。所谓「纯粹」或「道地」的声响,是否仍然是艺术工作者或爱乐者追求的唯一目标?这已是值得思辩的大问题。不过,无论如何,艺术终究是崇高於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即使来自不同国度、不同宗教信仰、政治理念……在音乐中,大家都是心灵相通的朋友。

展现乐团高度素养 带出一家之言

二Ο一六年,NSO首度踏上美国巡演,精湛演出加上台湾色彩的作品不但令当地乐评惊艳,更留下极为肯定的评价。对於乐团来说,不仅是珍贵的鼓舞,也代表著积极出访、向外拓展知名度的方向正确。为此,NSO今年再度启程前往美国西岸,展开四场巡演,主动出击,向世界介绍自己。

但如何介绍自己?音乐总监吕绍嘉提出他的观察:「我们的困境在於交响乐团源於西方,身处台湾该如何与人竞争?我们可以为西方音乐注入什么元素?在出访时带给西方观众什么新的感受?」於是,他试图打破竞争的思维,不朝演得「像」什么,而是用经典曲目展现乐团高度的音乐素养,并且在这基础上,再带出属於自己的一家之言。

此次巡回的第一站,再次回到加州橘郡塞格斯仲表演艺术中心(Renée and Henry Segerstrom Concert Hall, Segerstrom Performing Arts Center, Costa Mesa)。上半场首先以台湾作曲家金希文受原住民委员会委托创作的《跳舞歌》(选自《舞动的山峦》第三首)以飨观众。乐曲虽以赛德克族传统为根基,但全曲欢快又现代感十足。金希文说:「原住民的节奏是即兴的,但是在变化中有稳定。我尽力保存他们单纯的风格,但另一方面又注重细节、内容复杂丰富,因此,就想办法将两种安排放在一起。」乐曲活泼精练,在八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将节奏、音响、结构等玩得淋漓尽致,是个相当令人印象深刻的开场白。

节目的亮点之一,就是与NSO有过多次合作经验的钢琴家史蒂芬.贺夫(Stephen Hough)。录音唱片超过五十张,获奖囊括法国金音叉奖、音乐世界大奖、多次葛莱美奖提名及八座留声机杂志大奖,刚结束亚洲一个月巡回,到访中国、吉隆坡、日本、香港的他不但演出行程满档,身为曾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选为当代廿大博学之人,今年出版了一本小说,预计明年再出一本。

谈及这次演出,贺夫颇有见解:「李斯特只有完成两首钢琴协奏曲,这首第一号的风格就像烟火一样缤纷绚丽,演奏起来很过瘾,但当然也有很严谨的结构。他把相同的元素放在各个地方,有各种变化、装饰,就像一个主角穿著不同戏服演出不一样的角色。」除了钢琴上的贡献,他的创作不但影响了同为匈牙利的作曲家,德布西的印象派倾向(虽然德布西自己不认为自己属於这个派别),华格纳的音阶、语法都从李斯特而来。李斯特在廿世纪的影响力,后辈音乐家无法逃离,就如同现在亚洲古典音乐的崛起一样。当我们回头看,会发现在这个时刻有种转换产生――以往音乐以西方为主,到现在西方已经愈来愈对东方作曲家感兴趣。

不约而同的观点 得到成功的答案

李斯特第一号钢琴协奏曲在贺夫的诠释上,让钢琴华丽炫技的音符流窜,但细腻、弹性、情感与音色在他饱满的内涵下控制自如,极具吸引力。作为主场的太平洋交响乐团(President of Pacific Symphon)主席John Forsyte在听完上半场之后,即对吕绍嘉的指挥与贺夫赞誉有加并表示:「我觉得乐团有很漂亮偏暗的音色,很像德国中部的声响,弦乐的声音非常美。我非常享受第一首乐曲,虽然是第一次听到、不熟悉,但可以感觉到有趣且奇特的原住民主题。」

下半场的曲目是此次巡回两套曲目的第一套,也是乐团将法国曲目带出国门的第一次。吕绍嘉说:「我一直觉得我们乐团,像德布西、拉威尔这种作品可以演得很不错,因为乐团的弹性很大,这种音乐很需要一种气氛的塑造。我认为那是德奥音乐没有的气韵,跟东方艺术很接近,有种留白、余韵的意味。」现场德布西的《海》在音乐上有独到的处理,音色转换充满画面;拉威尔《达芙尼与克罗伊》第二号组曲凝聚乐团整体的力量与独奏乐段的抛接,在音响层层堆砌后热力四射地结束,全场欢呼声不断,并且站立鼓掌,留下感动的一刻。

忽然想起贺夫才说过:「当然古典音乐的根基在德国,但李斯特、贝多芬、布拉姆斯……在各个角落有不同的转换。」如此的有感而发,竟跟吕绍嘉的出发点不谋而合。用相互熟悉的语言,说出自我的特色,一场音乐会呈现台湾多元特色的策略,在如雷的喝采中得到了成功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