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独有偶《雪峰村上的恶人庙》 从寻找自己开始
无独有偶《雪峰村上的恶人庙》由郑嘉音导演、金典奖得主沈琬婷编剧与制偶师余孟儒三人联手突破偶戏形式与限制,融合妖怪偶戏、摺纸艺术、光影戏、操控机关,打造以青少年冒险为故事轴线的奇幻巨作。
无独有偶工作室剧团《雪峰村上的恶人庙》
5/4-5 19:30 5/5-6 14:30
台北 水源剧场
5/19 14:30
宜兰演艺厅
INFO 02-9501977
无独有偶工作室剧团新戏《雪峰村上的恶人庙》,由郑嘉音导演、金典奖得主沈琬婷编剧与制偶师余孟儒三人联手突破偶戏形式与限制,融合妖怪偶戏、摺纸艺术、光影戏、操控机关,打造以青少年冒险为故事轴线的奇幻巨作。
本剧由真人、影偶、戏偶共同演出,除了主角何小霓和哥哥是真人姿态演出外,尚有九只风格独特的妖怪戏偶,皆以「摺纸艺术」为设计概念打造。九只妖怪偶皆使用泡棉与大量纸材为基底,除了以薄如蝉翼的手工棉纸或高磅数的牛皮纸为戏偶基底外,又依照戏偶部位不同,使用不同纤维长短的质材,以及韧性与色泽不同的纸材表面,甚至揉合两种纸的特性,为该剧打造活灵活现恍如真人的妖怪戏偶。
《雪峰村上的恶人庙》原型来自沈琬婷十九岁的梦境。剧中梦境、大火焚烧的场景,透过偶戏的光影戏法,让舞台上真人、戏偶、影偶交错横纵转换於虚实空间中,同时给予观众更多想像空间。郑嘉音让原先只在舞台后方操作的光影手法,直接搬到舞台上呈现,为观众揭密火烧恶人庙及现实与梦境的各种诗意场景。
郑嘉音表示,《雪峰村上的恶人庙》故事核心寓意在於:众生形色与内在实像,藉由主人翁何小霓人类样貌对比古奴依妖怪奇貌,映照现代人对美丑、善恶、对错的既定价值框架,「当人们同化於普世价值观后,停滞自我怀疑、同时也将停滞追求更多可变与可能的自己。」
此外,本剧邀请台语重金属乐团「火烧岛」编写主题曲〈追风135〉,透过热血乐团低吼黑腔、死亡呐喊,诠释青少年莫名的情绪火团,同时传达青少年毫无畏惧的热血心性。主唱吕鸿志表示:「这是一出青少年带著迷惘而来,冲破迷惘而去的剧作。」他企盼观众在观看何小霓冒险打怪、冲撞成长时,也能找回自己的少年心、少女心。
【欲知更多详情,请见《PAR表演艺术》杂志2018年4月号「即将上场」〈无独有偶《雪峰村上的恶人庙》 在「妖」与「形式」中 探问被压抑的心魔〉;免费下载《PAR表演艺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