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宗庆打击乐团培养人才 彭?莹、黄微心独奏会展现锋芒
彭?莹与黄微心两位廿多岁的打击乐家,接受扎实的专业训练,成为舞台上的闪耀之星。两人首度举办个人售票独奏会「再让我说个故事好吗」与「微笑是它的剑」,背负著空前压力,也因此激发出面对挑战的坚定意志。
彭?莹2019打击乐独奏会「再让我说个故事好吗」
9/25 19:30
台北松菸诚品表演厅
黄微心2019打击乐独奏会「微笑是它的剑」
9/26 19:30
台北松菸诚品表演厅
INFO 02-28919900
朱宗庆打击乐团今年再度引介优秀年轻打击乐家彭?莹、黄微心举办独奏会。艺术总监朱宗庆表示:「对於培育年轻音乐家的重视,不是今天、今年才开始,而是这么多年来不断在做的事。」卅多年来,乐团投入大量心力培养人才,透过演奏、教学、研究、推广的加乘体系,为打击乐学习者、欣赏者乃至专业工作者打造优质平台,可说是数十年如一日的核心目标。
彭?莹与黄微心两位廿多岁的打击乐家,接受扎实的专业训练,成为舞台上的闪耀之星。对於打击乐,两人各自有独树一格的想法与见解,本次首度举办个人售票独奏会「再让我说个故事好吗」与「微笑是它的剑」,背负著空前压力,也因此激发出面对挑战的坚定意志。
彭?莹――教学系统宝宝出身,卯足全力蜕变的故事
刚满廿八岁的彭?莹,自幼在朱宗庆打击乐教学系统敲敲打打,接触、喜欢上打击乐,进而立定学习志向,接受专业训练,朝著以艺术工作为业的方向努力。从「教学系统宝宝」出身到成为朱宗庆打击乐团新生代的一团团员,从参加杰优青少年打击乐团、TIPSC台北国际打击乐夏令营的学员到参与儿童音乐会和大型年度公演,彭?莹透过舞台经验的累积,不断成长、蜕变。
朱宗庆说:「由於发自内心的热爱,?莹非常认真努力,把握每一次学习和累积经验的机会,并且总是全力以赴,近期的表现可说是有著『跃进式成长』,精采的蜕变令人惊艳。」彭?莹演奏实力无庸置疑,但当被赋予举办售票独奏会的挑战时,容易紧张的她仍是脑袋一片空白。不过,她自觉「应该要紧紧抓住朱老师给我的机会好好表现」,於是回归初衷,彻底思考举办个人独奏会的意义,并在徵询师长的建议后,决定以自身所热爱的阅读、书本、文学出发,形成音乐会的主题架构。
彭?莹打击乐独奏会「再让我说个故事好吗」,取自以色列作家艾加.凯磊(Etgar Keret)的代表作《再让我说个故事好不好》(One Last Story and That’s It)。彭?莹表示,自己特别钟情於短篇故事的文字魅力,作家创造出情感深刻的生动世界,令她深深著迷。她希望自己将这些文字带给她的感受转化到演出曲目的安排中,引领欣赏其演奏的观众,也能对每首作品有所体会和感受。
音乐会共安排三首分别以木铁琴为主的独奏与合奏作品,二首综合打击乐,一首纯肢体搭配预录的音响作品《这不是一颗球》及一首由一副沙铃搭配MIDI演出的《香汗淋漓》。其中,技巧上最挑战的是《变形虫》,两手分别演奏不同的旋律,十分考验演奏者的协调性和专注力。
此外,《香汗淋漓》描述的是古老的「墨西哥蒸气浴」,透过泡浴让身体出汗,排出体内毒素的同时,灵魂也能藉由这样类仪式的过程得到净化。为增加作品的故事感和画面叙述性,彭?莹特别邀请一位舞蹈设计加入,在不改变作曲家的本意下,尝试透过编排,让视觉感更为具象也更有空间感。
为准备本次独奏会,彭?莹把握乐团巡演的空档,在旅馆房间、排练室,甚至演出后台或舞台旁,都可以发现她抓紧时间练习的身影。在准备《卖火柴的小女孩》这首铁琴独奏作品时,彭?莹加入了许多自己的想像,例如,当用弓拉奏铁琴时,她会将火柴的意象投射在弓上,彷佛拉琴的同时也点燃了火苗。
彭?莹也还记得,上个月随乐团到中国大陆巡演期间,她趁著演出空档在舞台旁边练习另一首木琴独奏作品《夏日的树屋》。一旁经过的场馆工作人员,不经意地说出她心中的感受,获得共鸣的惊喜让她十分感动,因为,「这首作品带给我的就是这样的感觉,没想到竟然可以让其他人有一样的感受。」
音乐会最后一首曲目《我》,则是彭?莹特别委托新生代作曲家蔡昀恬全新创作的作品,藉以表述她对於舞台演出的理想追求。对彭?莹来说,演奏家在舞台上都在追求著某种近似真空的忘我状态,而可以这样为一场音乐会倾尽全力,「很满足,真的!」
黄微心――超龄思维,预见一位演奏家的未来性
现就读国立台北艺术大学音乐系三年级、同时是朱宗庆打击乐团2见习团员的黄微心,年仅廿岁。二?一八年,黄微心参加Italy Percussive Arts义大利打击乐大赛,获得20-26岁组冠军,可以说年纪轻轻即在国际乐坛崭露头角。
对於这个小女生,朱宗庆形容:「愈是有机会了解她,愈是会惊讶地发现,她许多的思维超越了我们对她同龄人的想像。」朱宗庆打击乐团资深团员、也是黄微心指导老师的吴佩菁说:「对於音乐,她时常会有出乎我意料之外的表达和诠释,很多是我不会那样做的方式,而她那样做,我觉得很棒、很好。」
顶著大赛获奖光环的黄微心,是师长眼中的优等生,但面对售票独奏会,心情仍是战战兢兢。黄微心说:「幸福好像来得太快了,觉得好不可思议!准备这场独奏会的过程其实很旁徨,老实说我觉得差不多要掏光自己了,但在廿岁的这年,好像感知神经有一些开关终於被打开了,想要做的东西很多,每一件事情都很想尝试。」
在朱宗庆眼中,虽然得奖确实是对年轻音乐家很大的鼓励,但却不是他看好黄微心的主因。「微心的音乐有著自然感,而她对打击乐的热爱,更落实在台前幕后的基础环节里,以及许多很容易就被忽视的细节上――在更多看不到的地方,她也毫不马虎、负责任地投入,这让我看见成为一位演奏家的未来性。」朱宗庆表示。
黄微心打击乐独奏会「微笑是它的剑」,来自演奏家某天的灵光乍现,彷佛对这句话有了全新的认识与体会,於是决定以此为题,展开本次独奏会的内容设计。对於自己的音乐会很有想法的黄微心,为求呼应主题,特地拍摄了颇具话题性的照片;海报设计一出,颠覆许多人对一位年仅廿岁小女生的想像,这是演奏者有意为之的铺陈。
不同於过去以独奏的作品为主,黄微心在本次独奏会的曲目安排上,除了有木琴作品《鸟景》、《镜子》及铁琴作品《满怀思念》外,也尝试演出综合打击乐曲《莎法》。黄微心表示,演奏综合的打击乐曲「需要将不同的乐器组合,一个一个乐器去挑选并确认声响,相较於演奏单一乐器的作品,这是很不一样的学习。」
另外,音乐会将演出全新的委托创作《遗失之前》;而在作品《房间》中,黄微心和王之筠取材基恩.科辛斯基的小鼓作品,搭配新媒体设计加以改编,希望透过戏剧表现和音响设计,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惊喜。黄微心说:「我很享受这样慢慢拼凑到完整的过程。」
而准备音乐会的过程,也让年轻演奏家愈来愈确定自己接下来要走的路。被问起探索自我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黄微心带著她古灵精怪的表情说:「大概就是恐惧和不安吧。但也因此让我的耳朵开始能听到更多的声音,好像让听觉敏锐度也Level up了。」黄微心希望自己快点找到自己演奏的特色,同时又不想太快被既定印象限缩,希望把握各种不同的学习机会,尝试过去较少接触的领域,朝更全方位演出的方向发展。
朱宗庆打击乐团每年海内外演出行程满档,要在兼顾马不停蹄的排练、公演和活动参与中,准备售票独奏会的吃重压力,对年轻团员来说,绝对是一大挑战。但也因为拥有倍增的舞台机会和经验积累,使得这些击乐新秀的成长快速、潜力惊人,藉此让打击乐的人才辈出,充满源源不绝的活力。
朱宗庆认为,提供实质的机会,让年轻音乐家实践梦想、拓展视野、接受激荡,是增进专业追求最有效的做法,也是团队必要的投资。对於人才培育,朱宗庆打击乐团的坚持数十年如一,也造就了打击乐坛的蓬勃发展。彭?莹与黄微心打击乐独奏会的登场,即是这个不变方向中,不断造就的代表,也是团队迈向卅五周年下一阶段的重要核心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