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华园戏剧总团90周年压轴代表作 《大河弹剑》全台首演磅礴登场
明华园欢庆创团九十周年,推出年度代表作品《大河弹剑》,以隋末唐初的农民起义为故事背景,由陈胜国编导,明华园孙翠凤、陈胜在、郑雅升及青年军陈昭婷、陈子豪、晨翎共同演出,第三代主力小生李郁真更是挑梁担任主角,与孙翠凤师徒联手互飙演技。
明华园戏剧总团《大河弹剑》
11/16- 17 19:30 11/16 14:30
台北 国家戏剧院
INFO 02-33939888
明华园欢庆创团九十周年,将於十一月十六至十七日在国家戏剧院推出年度代表作品《大河弹剑》,以隋末唐初的农民起义为故事背景,由国家文艺奖剧作家陈胜国编导,明华园无敌小生孙翠凤、歌仔戏第一丑角陈胜在、当家小旦郑雅升主演,并加入青年军陈昭婷、陈子豪、晨翎共同演出,第三代主力小生李郁真更是挑梁担任主角,与孙翠凤师徒联手互飙演技,同时展现明华园「二十年磨一剑」的薪传培育成果。
历史小说《隋唐演义》富有浓厚的民间传说色彩及对英雄群像的刻画,经常运用於民间戏剧。一九九三年,以黄河泛滥恶水如巨龙般吞噬土地、人民为故事背景,明华园发表年度作品《李靖斩龙》,描述唐代大将李靖的传奇故事,当年动用舞台演员九十人,李靖於黄河斩龙的浩大场面最为戏迷乐道;阔别廿七年,陈胜国为隋唐英雄赋予现代观点,重新诠释故事人物之间的升沉聚散、悲欢离合。三位资深台柱经历人生的磨练、角色更替的心境转变,将为剧中角色带出不同面向、灌注新的生命力。陈胜国表示,《大河弹剑》是史实与虚构故事虚实相应的一出戏,烽火乱世中李世民、李靖、李轨三位少年英雄相知相惜,进而义结金兰的知遇作为故事主轴,以事件与冲突堆叠出少年英雄们的世界观;然而,开凿大运河受后人争议的隋炀帝,引发民怨导致国家灭亡,是否真是为了个人一己之欲?隋朝大将李靖协助李世民入主中原,成为唐朝开创功臣,岂不违反「忠臣不事二主」常理?阶下囚成将帅的转折,兄弟情谊与各处敌对阵营的矛盾,将在舞台上掀起乱世风云。
明华园自五年前宣布全面进行人才培育,打破传统让年轻演员挑梁演出、资深演员压轴,打开新的风气。李郁真从师父孙翠凤手上承接李靖一角,坦言压力虽大,仍会在无敌小生光环下做到最好的诠释及表现。李郁真说:「从一年前就知道我要接手这个角色,做了很多功课,也看了廿七年前师父(孙翠凤)饰演的李靖影片,觉得师父非常厉害,全身有用不完的活力,在看的时候会试著揣摩,但她有提醒不要一昧的模仿,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进去,并且都会盯著我,指导我。」。
孙翠凤表示:「我过往都是上台演戏的角色,慢慢地开始有了接班人后,渐渐退居指导的角色,现在一下台就开始看台上的演员,可能是我的学生或青年军,给他们作笔记,会因应不同的学生特色用不同的方式指导。」青年军们也很上进,个个都可以担纲重要角色,她强调:「这场演出对我们而言,传承的意味深重,对於年轻人来说,在国家剧院的演出,是一场不可轻忽、非常巨大的挑战。从廿年前我和陈胜福总团长开始进行培养新生代的计画,进入国小校园培育歌仔戏青年演员与观众,把精神跟氛围交给孩子,慢慢的也有新生代加入歌仔戏行列,传承是目前我们持续在做的事情。」
总团长陈胜福表示,剧团一路走来九十年,明华园在时代的脉络中不断寻找以古鉴今的题材,赋予现代思维,为当代台湾歌仔戏留下脍炙人口的作品。发展已有百余年历史的歌仔戏,不若一般传统戏剧受到的规范与限制,这门艺术展现了宽广的包容性,并逐渐吸纳各地戏曲精华融合而成一门独特的表演艺术。他期许有更多新力注入,同时让文化种子薪传下去,一同为台湾歌仔戏这门传统艺术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