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东彦《光年纪事:台北―哥本哈根》 台北艺术节世界首演

《光年纪事:台北―哥本哈根》剧照。 (王鸿骏 摄 狠主流&狠剧场 提供)
AAA
微博 微信 复制网址

狠主流/狠剧场《光年纪事:台北―哥本哈根》

8/11-19

INFO  02-22345588

荣获世界剧场设计展金奖肯定的剧场及影像导演周东彦与狠主流/狠剧场团队,与丹麦跨国制作最新剧场作品《光年纪事:台北―哥本哈根》,今年八月将於2018台北艺术节世界首演。

《光年纪事:台北―哥本哈根》如同周东彦「慢工出细活」的创作方式,自二Ο一五年起,与丹麦埃尔西诺文化庭院(The Culture Yard, Elsinore)展开历时三年的驻地创作计画,采撷丹麦独步全球的科技舞台装置―――4D Box浮空影像技术,打造出台湾首度需要配戴3D眼镜观看的剧场演出。为了深掘创作可能,二Ο一五至二Ο一六年间,分别於台北及哥本哈根共进行四次驻地创作,周东彦连续两年带领台湾创作团队前往丹麦,长期进驻由老船厂改建的文化庭院,缓步试探这个科技装置的能耐。接下来再换丹麦的创作伙伴来台长驻,交互激荡作用,在突破层层技术关卡的同时,细细填入文本的骨肉。

周东彦表示,4D Box听起来颇具未来感,但其实源自於十九世纪的老把戏「佩珀尔幻象」(Pepper’s Ghost)的投映技法,巧妙结合光影折射与观众视差「装神弄鬼」。4D Box以此为基础,再添入3D影像、Kinect感测互动等当代科技,造出一个可以变玩丰富幻境的舞台。经过三年跨国共制,《光年纪事》创作团队成功在台湾自力打造出一座4D Box,学会了如何扫描重现一幢真实存在的老房、一座真人的浮空雕像,让演员可以游走其间,穿贯过去与未来。

本演出的戏剧文本并非引经据典,而是来自两位主要表演者的个人生命经验;其中,台湾表演者魏隽展在故事中带入了基隆成长的环境及成为人父的历程。魏隽展说,许多人询问他与影像合作的演出经验,但他认为影像常被人认定为虚幻的展现,可是在剧场的许多表现形态中,其实都在强调「以假拟真」的精神,观众与表演者在剧场当下产生的共鸣才是重点,因为这是剧场演出才有的真实经验,他形容周东彦的作品是利用影像捕捉记忆的碎片和吉光片羽。

周东彦认为,本创作仍持续在发展中。经由云门舞集艺术总监林怀民的引荐下,创作团队也与作家骆以军交流文本内容,影像团队也重新爬梳以往呈现中没有被纳入的素材,挖掘更多可能。

在台北表演艺术中心共同制作下,《光年纪事:台北―哥本哈根》即将於今年台北艺术节完整呈现,相关启售资讯将依台北艺术节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