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扫描
PAR / 第199期 / 2009年07月号
达人推荐X鸿鸿、杨忠衡
PAR / 第199期 / 2009年07月号
常客推荐X刘芳琹
PAR / 第197期 / 2009年05月号
达人推荐
鸿鸿 本月我要看 《饕餮》 《动觉试验场》 五月的演出真的让人目不暇给。无论是敷演李渔,转性卢梭,或变奏辛波丝卡,都让人充满好奇窥奇之心。但要逼我说出最期待的一出戏和一场舞,我会如此选择―― 在竹围工作室演出的《饕餮》连个团名都没有,然而同一组合(郑尹真、高俊耀)去年的《忿怒》已口碑传遍。戏中两人兼饰多角,刻画社会底层人物,精练的剪接转换手法、锋芒毕露的表演、深刻的人生感触,让人震撼低回。这次同样改编自黄碧云《七宗罪》之中短篇小说的《饕餮》,又增加一位演员,精采可期。 舞蹈节目我则特别期待新舞风的《动觉试验场》。编舞家麦奎格甫目前在英国如日中天,擅长舞蹈、电影、剧场、音乐、视觉艺术、科技等各领域的跨界组合。他以独创快速锐利、又流动自如的肢体语汇著称,也热中将电子世界的视觉影像,放到舞台上与舞者互动;他甚至还编过一支作品在柏林和加拿大两地同步演出,再透过现场影像传输达到「共舞」的效果;连荷兰舞蹈剧场都带著他的舞作全世界巡回。一如英国《卫报》的评论,麦奎格甫揭示的是许多「美丽、骇人的新世界」(“brave, scary new worlds”)。既然他手中握的是水晶球,我们可以拭目以待,这是不是表演艺术的未来? 杨忠衡 本月我要看 北市国「戏曲梁祝」 &nb
PAR / 第197期 / 2009年05月号
常客推荐
苏依屏 本月我想看 林文中舞团《情歌》 云门舞集舞者。欣赏表演的类型以舞蹈为主,也喜欢戏剧、音乐 《情歌》,一个永远不会褪流行的题材;开心的时候会唱情歌;伤心时要唱情歌抒发;孤独时唱情歌,格外动人;激情时唱情歌,令人血脉贲张;而属於你内心深处的情歌是哪一种或哪一首呢?当旋律流泻出来时,你的皮肤、 你的呼吸、你的神经是否也被触动? 当情歌除了透过听觉感受外,同时又有视觉上的刺激时,我将期待编舞家林文中,要如何去呈现这样一个主题,尤其看过《小》系列第一号作品,舞者们在有限空间里展现的惊人爆发力,我更期待这群优秀的舞者们的诠释。 一个舞蹈作品,编舞家发挥创意,舞者们以最真实的肉体献给作品,并呈现给观众,再透过小剧场所独具的魅力,表演者一个手势、简单的一个眼神、一个抬头、一个步伐,都可能在空间中产生极大的能量,而那样的细腻在大舞台不见得可以感受得到;我觉得大舞台欣赏的是一种气势、一种意境,小舞台反而让人与人之间更贴近,舞者们的呼吸,舞者们的一举一动,都将令人沉醉。 童欣 本月我要看 白先勇新版《玉簪记》 学生。喜欢舞蹈,喜欢音乐,更喜欢传统戏曲。 在一切讲求快速的时代, 每个人每天都在赶! 赶!赶!赶! 赶得心脏都快停止跳动。 这时,要是能停下脚步,细细品味一部典雅戏曲, 让慌乱的心沉淀一下,喘口气,暂时脱离现实。 每当想转换心情时,我都会选择步调缓慢的传统戏曲来欣赏, 这个月我选择昆曲。 想认识昆曲吗?那就不能错过白先勇制作的《玉簪记》。 相信很多朋友一定听过昆曲, 喜欢昆曲的朋友一定忘不了青春版《牡丹亭》,想再次感受昆曲细腻的唱腔吗? 请记得来观赏《玉
PAR / 第198期 / 2009年06月号
常客推荐X陈婷婷、RAYHEAD
RAYHEAD 本月我要看 台北爱乐管弦乐团 「极端村上春树 之夜」 30以上,没有什么太特殊的癖好,总有自己的偏执与坚持。 以《听风的歌》现身日本文坛的村上春树,创作时间逼近我的年纪。 透过文字创作所构成的「村上世界」,深受全球各地读者的喜爱及著迷,特别是时常出现於作品中的「配乐」,更是让原本纯粹的阅读,增添了听觉的效果。 当「台北爱乐管弦乐团」与「村上春树」摆在一起时,我的耳朵与眼睛刹时无法构成连结,因为对我来说,村上为读者们准备的配乐,向来就只有「爵士」这个选项。像是〈泰国〉故事中,尼米特的宾士车上播著那首〈I’ll Remember April〉,〈东尼泷谷〉里描述他整屋的老爵士唱片收藏让他几乎窒息,甚至引用Curtis Fullers的名曲〈Five Spot After Dark〉来当作《黑夜之后》的书名,「爵士乐」几乎与村上密不可分。 所以此次将於「极端村上春树 之夜」演奏的古典音乐曲目,确实引发了我无限的好奇心(也显示了我对他作品仍有相当程度上的陌生),因为我从未想像当拉威尔的《波丽露》碰撞上村上的《世界末日与冷酷异境》时,耳朵与眼睛是否还能共存下去? 既然前奏还没下,就先来读书吧! Rossini:La Gazza ladra Overture出自:《发条鸟年代记第一部》 F. Liszt:Piano concerto No.2 in a major, G.125 出自:《国境之南 太阳之西》 J.S Bach:Brandenburg Concerto No.5出自:《世界末日与冷酷异境》 Johann Strauss:The Blue Danube出自:《人造卫星情人》 Smetana:Die Moldau出自:《舞舞舞》 Ravel:Bolero出自:《世界末日与冷酷异境》
PAR / 第198期 / 2009年06月号
达人推荐X鸿鸿、杨忠衡
鸿鸿 本月我要看 《木兰少女》 在迪士尼的《花木兰》之后,这个传奇的诠释权似乎拱手让给了美国人。(幸而好莱坞还没有染指《梁祝》和《白蛇》,不过,应该也是迟早的事。)但是我以为,木兰故事的可能性远远尚未被穷尽。一名少女从军,意味著脱离女性的束缚,进入男性的社会;脱离家庭的束缚,进入复杂的世界。其实,是极富潜力的个人成长历程。如果要延伸到「汉」与「胡」的争战,又涉及文化冲突与帝国威权意识的问题,在在触及当代世界的敏感议题。一名少女如何纵横其间,只身颠覆各种威权(家庭、男性、帝国……),其戏剧性可胜出迪士尼版本不知凡几。 以《K24》树立台湾剧场里程碑的蔡柏璋,这部荣获府城文学奖剧本首奖的新作,便以喜剧手法,对此一题材作了精采的开发。在严谨细腻的导演吕柏伸手里,虽然是学院制作,成果却丰厚可期。我热切期待这个制作,能以当代观点,为木兰故事下一个比迪士尼更令人难忘的注解。 杨忠衡 本月我要看 明华园《猫神》 「法国打击钢琴二重奏」、「琴逢击手」音乐会 如果把现代歌仔戏视为广义音乐剧,无疑的,「明华园」是这个领域最富丽堂皇的招牌,而这次推出来的新戏码《猫神》也颇有台湾百老汇的架势。一个戴著猫面具的古怪人物,同时具有明、暗两种身分,故事背景发生在五代十国、石敬塘割让燕云十六州后的民族恶战。既有历史剧的气魄、悬疑剧的惊悚、奇幻剧的奇想,简直就是《悲惨世界》、《歌剧魅影》、《猫》混在一起的组合。伟哉台湾舞台剧的创意,一个汉堡夹三层肉,让人戏指大动。 钢琴和打击乐二重奏过去在台湾是绝无仅有,本月一次来两个。这是一种新的表演思维:钢琴究竟是弦乐器?还是打击乐器?同时具备两种物理特徵,使钢琴角色显得更多元、奥妙。「法国打击钢琴二重奏」是夫妻档,其演奏水乳交融两种乐器的特性。表面与之相类但概念完全相对的,则是吴佩菁与林佳静的
PAR / 第200期 / 2009年08月号
达人推荐X鸿鸿、杨忠衡
PAR / 第200期 / 2009年08月号
常客推荐X邱妍蓉
PAR / 第196期 / 2009年04月号
本月我要看 《华丽上班族之生活与生存》
喜欢各种形式的演出与创作,有时候也参与其中,并且唯恐天下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