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画特辑
PAR / 第281期 / 2016年05月号
不只是花布、山歌、油桐花 歌舞剧《香丝.相思》 读客家人不知道的自己
将在五月演出的歌舞剧《香丝.相思》,以作家龚万灶的散文〈油桐花〉为蓝本,叙述一对客家姑嫂相知相惜的故事。编剧林建华为彰显客家族群诗书传家的精神,撷选改写客家现代诗作贯穿剧作;导演李小平则采取「渗透式」方法,将花布、油桐花、山歌等素材,用不同方式重组在文本、歌曲,或音乐、视觉里;作曲颜名秀则融合现代与传统客家音乐新创乐曲,更用心确认客家声调平仄才谱写旋律,以期让观众听懂歌曲。
PAR / 第281期 / 2016年05月号
声波讯号不清?
就声音的部分,确实可以感受到在此作品所占的分量,无论是细碎的的打字机声音、有力的心跳声、令人不安的警笛音响等等声音的物件,以及现场收发、演奏表现,都展现了旺盛的创作意图、强烈的情感渲染或意义指涉。此外,再加上舞者身上的物件、舞台上的装置与视觉变化、持续流动或顿挫的动作语汇,理应能够交会而迸发出更大的能量,可惜未见更明白的诉求被突显出来。
PAR / 第281期 / 2016年05月号
新北市艺文中心「剧门大开」 让戏剧成为好厝边 金枝演社与故事工厂 多样活动亲近观众
新北市艺文中心今年以「剧门大开,入场游历」为主题,邀请金枝演社和故事工厂两团队合作驻村,分别以演出、讲座、工作坊等活动,与在地居民互动,期待藉此让观众能由浅入深了解表演艺术的大千世界。
PAR / 第280期 / 2016年04月号
为戏情深 大腕齐聚 专访《春江花月夜》演员:张军、魏春荣、史依弘、关栋天、李鸿良
精湛的剧本、精采的角色,永远都是好演员的执著与追求。中国「昆曲王子」张军心怀大志,为挚爱的昆曲找到精采的新编剧本《春江花月夜》,以热情感动了四位大腕级的演员——北方昆剧院旦角魏春荣、文武昆乱一把抓的京剧名旦史依弘、被誉为中国京剧界男高音的老生关栋天,及昆曲名丑、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院长李鸿良。五位戏曲界表演菁英同台,排练打磨表演细节,成就《春江花月夜》这出立基传统、更上层楼的当代昆曲。
PAR / 第280期 / 2016年04月号
聆听「最完美的音乐形式」XX弦乐四重奏 2016诚品室内乐节
二○一六首届「诚品室内乐节」以弦乐四重奏为核心,将邀请NSO国家交响乐团的「Infinite首席四重奏」、代表德奥纯正音乐传统的「莱比锡弦乐四重奏」、创立已满七十年的美国顶尖室内乐团「茱莉亚弦乐四重奏」,演出横跨十八世纪末至廿世纪初的九首经典作品,音乐内容大异其趣,清楚展现弦乐四重奏虽仅四把弦乐器,却能做出千变万化的音乐可能,更因此被誉为「最完美的音乐形式」。
PAR / 第280期 / 2016年04月号
小题大作中的逆向还原 《依据真实》观后
克里斯汀.赫佐真正出色之处,还在於他采取了逆向还原的手段,不是从生活中截取动作元素,而是从传统的民间舞步与既有的接触即兴套路里,还原人的动律与形象。这种逆向还原,让舞者的表演有了一种随性的自在与活力,令舞动更具有常人的质地,并由此带领观众,进入编舞者所尝试叙述的个人与社群关系建构之想像中。
PAR / 第279期 / 2016年03月号
轻纱刺绣映缥缈 拱桥穿越死与生 专访《春江花月夜》设计群:王孟超、林[如、霍荣龄
原创当代昆曲《春江花月夜》舞台上有中国大陆的大腕级演员,幕后则有台湾的大腕级设计师——舞台设计王孟超、服装设计林[如与视觉设计霍荣龄,可说是剧场制作的「梦幻名单」,他们在上海剧场界重逢,联手将唐朝诗人张若虚的名诗〈春江花月夜〉转化为立体流动的舞台风景。
PAR / 第279期 / 2016年03月号
何以「其实我们什么也不是」 张允菡2015年个展
张允菡的「其实我们什么也不是」中,她所召唤的也并非一种藉著地方以描绘出共同体何来的议题,而是透过北极折射出一种感受地方的个人方式,一个尽管提供了媒介与对象、却不试图佯装涵盖一切的个人化方式,实则,在这个主要由媒介创造出各种连结的世界中,尽管书写与描绘看似贫瘠,却能让我们重新获得表情,这是或许仅有少数挚友才能识别的秘密表情,一张忠於感受而非普遍方法的表情,一张惊讶地发现「什么也不是」才构成了我们的表情。
PAR / 第278期 / 2016年02月号
卅六句诗情诗景 打造当代昆曲「最好的样子」 专访《春江花月夜》导演李小平
去年六月首演,在上海引发「这个时代昆曲最好的样子」讨论热潮的《春江花月夜》,剧组灵魂人物除了制作人与主演张军,还有台湾戏曲导演李小平。近年走南闯北尝试执导多种当代戏曲的李小平,在这次的《春江花月夜》导入台湾剧场美学,邀请多位台湾剧场重量级设计家参与,他指出,整出戏以曲牌连套的格律书写,既好听,又推动情节不断前进,身为导演的责任就是把这么优美的文本「立体化」,丰满观众对於诗的想像。
PAR / 第278期 / 2016年02月号
你连数字也不是 评《大世界娱乐场II》
荷官的僵直和电投人的扭曲,是反映他们现实处境的社会姿态,而她的硬撑和他的被压垮,无非是为了确保巨额赌注可以持续流通。也就是说,他们只是数字的媒介,他们的身体姿态是被数字雕塑出来的,那不只是社会的、更是经济的姿态。但最令人不寒而栗的还不是这个,不是冰冷的数字在割肉剔骨,而是她和他是自愿的剥削者,是你我看著他们操劳到满脸大汗,却还挂著满面笑容,居然都能跟著发出会心的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