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画特辑

PAR / 第343期 / 2021年12月号

诗化奇观灾变安魂曲:《被遗忘的》被遗忘的美学与道德学探问

为跨足表演与视觉领域的河床剧团首登国家剧院之作,从1984年多次死伤惨重的矿灾出发,试图回探这些推动著台湾经济奇迹却不曾被关注的人们的故事。作品以丰富意象呈现,创作团队如是介绍:「是为不被看见的劳动者所作的安魂曲,为牺牲生命的奉献者所低吟的悼词。」

PAR / 第342期 / 2021年11月号

描绘驱力

编按:「有一种叫天使山的冷」展场中,展示了艺术家与冷气师傅来回通信的风景明信片,两人讨论著如何在一个地下室的展场空间,完成一件艺术家委托冷气师傅在展场制作因温差而起雾的玻璃装置的可能。一位年轻艺术家描述与近中年的冷气师傅回想,在各自脑海记忆中偏向出两种时间里天使山的冷……

PAR / 第341期 / 2021年09月号

星空如此美丽,是因为人抬头看

编按:在展览「封闭世界的设定集」中,吴其育以情境规划的角度展开研究,作品自历史与小说描述的事件集合成一系列资料,透过乱数生成不同的封闭世界情境,开发出更多反乌托邦的想像,重新反思人类、环境及历史之间动态关系。

PAR / 第340期 / 2021年07月号

《十殿》作为一出常民戏剧

编按:《十殿》以城市中的住商混合大楼为背景,揉合「台湾五大奇案」元素,交织为两部〈奈何桥〉与〈轮回道〉呈现,故事跨距30年,互有关联又可独自成篇,浮沉起落,流转在其中生活的人们的爱恨嗔痴。

PAR / 第339期 / 2021年05月号

大地劳动嫁接大地震动:《梨花心地》「没有影子的女人」的舞台显影

编按:本剧为921震灾后成立、以民众剧场路线发展的石冈妈妈剧团创立20周年制作,回顾一路走来从伤痛中走来的生命历程、女性突破社区环境限制自我成长的故事。

PAR / 第338期 / 2021年03月号

「表面」之爱:刘i个展《假使叙述是一场洪水》

编按:「2020问问题计画—假使叙述是一场洪水 刘i个展」中,艺术家从「大洪水」创世神话出发,在神话、意识与当代影像三者之间捕捉共通特徵,整合成一「意识状」剧本,透过当代影像来诠释古老神话的叙事结构,重新编辑观者对创世的认知,挑战现代社会由「知识讯息」建构的世界秩序。

PAR / 第337期 / 2021年01月号

真的,不开玩笑 《大家都想做音乐剧 ! 》

《大家都想做音乐剧!》像是一篇研究报告,作了台湾音乐剧与其社会的生态盘点。我认为,《大家都想做音乐剧!》的意义不仅仅是剧情内容,而更在於引发的观众互动——提到哪些事情观众会笑?提到哪些事情观众没反应?观众性别与年纪组成,跟投票结果有无关连?如果把每一场的观众资料与投票结果比对制成资料,会是台湾音乐剧发展的真实记录。

PAR / 第336期 / 2020年12月号

镜花水月,百年万亚 《万亚舅舅在__》回应百年挑战的随想曲

随想曲风的改变,游走於不同戏剧类型,何不也游走不同剧本?开始当带位员手提老式油灯,引领观众从广场进入剧场,不见剧中号称的台湾三合院舞台,倒是观众在带位员提灯提示下,自由游走圆形的表演空间,更像是《神曲》的魏吉尔领但丁神游地狱,观看九层地狱圈(circles of hell)。始以古希腊观看之所(théatron)的剧场,无论地狱或人间,皆镜花水月;终以回归普罗大众的广场(agora),却是一跃而入幻想随想之境,回归此改编自由随兴之所在。

PAR / 第335期 / 2020年11月号

设计作为表演 聚合舞《Better life?》

近十年来,国际剧场设计圈有个热门概念「Design as Performance」(设计作为表演)——把设计当作是表演的一环,而不仅仅是「成就」表演,《Better Life?》是我所见过,把此概念发挥得最好的台湾作品。要把一个人的生命制成「体验」谈何容易,而《Better Life?》的制作与设计概念成就了这一切……

PAR / 第334期 / 2020年10月号

污水在红色的灯光下露出诡异的表情 《日月潭是一个水泥盒》

本场演出中的日月潭,作为一个同名同姓的水泥盒,已有自外於乱世的指涉;又由於作品的发想与今年武汉肺炎的全球性感染有关,主场上放映的影片,又含有离开原有据点去找特定植物/耕种收割并挖掘出玫瑰色水的视觉意象,观众可以想像出一种水泥盒的水泥阻隔下,内(个人世界或物质文明)与外(自然、他者)的调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