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精选

PAR / 第254期 / 2014年02月号

《慢摇.滚》 现代人的南管生活 林文中的身体实验 面对传统再度自问

2014TIFA-林文中舞团《慢摇.滚》 2014/3/7~8  19:30 2014/3/8~9  14:30 台北 国家戏剧院实验剧场 INFO  02-33939888

PAR / 第252期 / 2013年12月号

一个舞台两支舞 她们说「人」的故事 姚淑芬《苍穹下》+何晓玫《亲爱的》

曾是纽约大学舞蹈研究所同窗的姚淑芬与何晓玫,难得「同台」!同一个晚上一起登上国家戏剧院舞台,分别展现《苍穹下》、《亲爱的》两支舞作。虽然两人创作方向殊异,但这次的舞作却都聚焦在「人」,深入处理如蛛网交错复杂的「关系」。两人这次皆与其他领域创作者合作,也是一种「关系」的实验!

PAR / 第252期 / 2013年12月号

台法剧本对照 映射台湾当下处境 黑眼睛跨剧团「换屋计画」 一台演双戏

同一个舞台、同一套布景,可以用来演完全不同的两出戏?这不是表演工作坊《暗恋桃花源》的两戏撞台奇谭,而是黑眼睛跨剧团的「换屋计画」——同一批演员,同一个场景,分别演出法国剧作家卡里耶尔的《白马将来的那天》,与鸿鸿新作《自由的幻影》,鸿鸿强调,把两出戏搭起来会有另外一层意义,揭露了「我们以为自己生活得很自由,但其实只是幻觉」的台湾当下处境。

PAR / 第251期 / 2013年11月号

《china》 最任性的一次爱情旅程 黎焕雄向文学改编剧场挥手暂别之作

改编陈玉慧小说《CHINA》,黎焕雄的剧场新作《china》,原著的大写变成剧名的小写,也代表了黎焕雄在剧场中重新书写的距离。而一向甚少在剧场中谈论爱情的他,这次也想自我挑战:「背景是我的剧场里很难出现的历史时空,透过这个又陌生又熟悉的微妙距离,我能如何描述爱情?如何呈现两人在一起是什么状态,是化学作用、温差的奇妙机制?或是没有设限、甚至跨越性别、跨越外在的形体?」

PAR / 第251期 / 2013年11月号

一流乐团 名家与名家的双重加成 伯明罕交响乐团首访 尼尔森斯与希拉蕊.韩双星交映

历史悠久的英国伯明罕交响乐团,在前任音乐总监拉图的带领下,从地方性乐团成为国际性一流乐团的传奇,迄今依旧为人津津乐道;而在现任总监尼尔森斯领军下,乐团表现更上层楼,为世人赞叹。这个传奇性乐团终於将在十一月首访台湾,搭配备受瞩目的小提琴家希拉蕊.韩,名家名团的精采演出,令人引领以待。

PAR / 第250期 / 2013年10月号

搬演《安平小镇》 但看人世沧桑

继去年将契诃夫的《海鸥》改写为台语版,今年台南人剧团把美国剧作家怀尔德《小镇》的改编为在地版《安平小镇》,描绘一九七五年到一九八七年间的老安平,并对白色恐怖及省籍议题多所著墨,带领观众看一个渔村转型为新兴观光城市的历史风华。

PAR / 第250期 / 2013年10月号

重拾琴弓 小提琴女王旋风登「台」 手伤后复出 郑京和独奏会让人重温当年

这位表情坚毅的女子,手上的琴与弓,就是她纵横天下的利器——郑京和,少数能在国际乐坛与西方名家相抗衡的东方女子,她精采的演奏与录音,总是能以犀利的力道直捣人心,铭印久远。之前因手伤休养多时的她,去年重新复出,十月她将以六十五岁之龄再度来台,以贝多芬、舒伯特及佛瑞的曲子,与好久不见的乐迷们重温当年。

PAR / 第250期 / 2013年10月号

现代化冲击下 他们以舞步寻根 原舞者歌舞剧《Pu'ing.找路》

原舞者年度制作《Pu'ing.找路》以一位泰雅族青年为主角,描述他经历现代化冲击后回乡寻找传统文化的旅程,因此,他的「现实」匮乏有了出口,也与「神话」与「历史」相遇。此剧由编舞家布拉瑞扬执导,面对非经现代舞训练的表演者,布拉瑞扬尝试增加身体与身体的接触去让表演者转化、变换出不同动作,与过去原舞者从传统出发的歌舞相比,「歌」还在,但「舞」已有相当的改变。

PAR / 第249期 / 2013年09月号

《又一个,米蒂亚》、《安蒂冈妮》 穿透当代情境 犀利重诠经典

致力於「国际前卫剧场交流」与「跨文化表演艺术制作」的牯岭街小剧场,今年的制作集合台北、巴黎、釜山、北京跨国创作团队与剧场人,以希腊悲剧为命题,共同面对经典原著重新诠释的工程,推出由法国导演克莱德.夏波和资深剧场人王墨林分别执导的《又一个,米蒂亚》与《安蒂冈妮》。企图穿透当代情境来对希腊悲剧进行解读,并在跨文化团队的激荡过程中,催生更丰厚的意义。

PAR / 第248期 / 2013年08月号

《SMAP X SMAP》 哈日风下探九○年代

继《麦可杰克森》谈八○年代、《李小龙的阿砸一声》谈七○年代,王嘉明的常民系列这次来到九○年代,他以日剧与动漫导入,穿插同时代的社会事件,以日剧十一集的形式为叙事结构开展,拼凑升斗小民的生活面貌,书写九○年代台湾人的幸福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