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厅院橱窗

PAR / 第338期 / 2021年03月号

NTCH Salon 剧院沙龙:剧场.议场X「思辨机构」系列讲座摘要 委制、奖补助机制的生态网络

著眼於近年来台湾表演艺术环境的高度机构化,以及奖补助机制、平台的成立,及地方场馆的策展转型,系列讲座的第四场以「委制、奖补助机制的生态网络」为题,邀请身兼创作者和团队营运者的汪兆谦、黄翊与黄思农,与国家两厅院艺术总监刘怡汝,分享在委制创作、奖补助争取及与公部门合作策展等经验与挑战、历程与心得。

PAR / 第338期 / 2021年03月号

NTCH Salon 剧院沙龙:剧场.议场X「思辨机构」系列讲座摘要 制作及策展思维与实践

策展人蓝贝芝、音乐策展人林芳宜与身在机构内的演出企划部门主管林亭均与会,就策展的定义、不同领域的策展差异与经验、独立策展人与机构合作的磨合,与机构内对策展的关注重点等,进行经验分享与思考。

PAR / 第338期 / 2021年03月号

NTCH Salon 剧院沙龙:剧场.议场X「思辨机构」系列讲座摘要 机构体系下的创作生产(二)

「思辨机构」系列讲座的第二场仍以「机构体系下的创作生产」,邀请四位剧场中生代导演——黎焕雄、周慧玲、王荣裕与郭文泰与会座谈。他们都从小剧场开始自身的创作生涯,一路亲身经历台湾表演艺术环境的发展变迁,也与国家场馆进行过不少合作;趁此机会,4位导演分享了他们对国家场馆发展迄今的观察,也提出他们对场馆与艺术家合作过程的期待。

PAR / 第338期 / 2021年03月号

NTCH Salon 剧院沙龙:剧场.议场X「思辨机构」系列讲座摘要 机构体系下的创作生产(一)

除了作为表演空间,国家两厅院也自许成为为产业创造对话的场域,从3月下旬开始的「NTCH Salon 剧院沙龙:剧场.议场」,第一个系列以「思辨机构」为题,邀请产业里的各种角色开启对话,用各自的立场阐述,检视、思考艺术机构在文化生态里的公共任务,在时代快速的演进中,各机构又该如何转型。 此系列首场的题目为「机构体系下的创作生产」,邀请苏品文、洪千涵、许哲彬与郑伊里4位艺术家,分享自己在与场馆或机构合作创作的经验中,对自己与机构角色的看法与思考。

PAR / 第337期 / 2021年01月号

「好哲凳」系列讲座PART 01:我们可以没有艺术吗? 在剧场,打开众声思辨之所

从「剧场是一个众声之所」的古典定义出发,国家两厅院与哲学作家朱家安合作策划「好哲凳」艺术思辨讲座,针对两厅院21岁以下的会员「厅院青」和一般高中生,设计一系列议题探讨的讲座与课程,尝试在公共空间撑出一个开放式哲学讨论的场域。首场邀请前文化部长郑丽君担任讲师,以「我们可以没有艺术吗?」为题,於2020年12月27日在实验剧场揭开序幕。

PAR / 第300期 / 2017年12月号

国家两厅院30周年特辑 NTCH 30 没有墙的剧院,让想像放逐! 英国威尔斯国家剧院的经营经验分享

威尔斯国家剧院(National Theatre Wales,NTW)是全球最年轻的国家剧院之一,与大多国家剧院不同的是,这个单位没有一个四面墙的建物可以为家。然而他们成功地将近四十出作品,带至火车车厢、军事训练场、海滩与山丘、仓库、夜店、等非典型演出空间,更包括其他如巴茅斯(Barmouth)、拉恩(Larne)、亚伯立斯威(Aberystwyth)等城镇,以及斯旺西(Swansea)和东京等城市。同时进行许多人才培育、社会连结、教育推广及国际发展等专案,透过不同的计画,服务对象亦随之遍及各年龄层与不同社会背景人士。 在许多工程完成之前,台湾目前也有许多新场馆属於「没有墙的剧院」,两厅院卅周年论坛便邀请威尔斯国家剧院创意发展部门的主管赛门.寇兹(Simon Coates),在北艺大戏剧系助理教授耿一伟的主持下,分享威尔斯国家剧院的工作方式,以及它与威尔斯当地社群和空间的深切连结。透过各种案例,开拓更多关於剧院可能性的想像。

PAR / 第300期 / 2017年12月号

国家两厅院30周年特辑 NTCH 30 观众体验再升级 线上线下汇流的新想像 国家两厅院网站改版与新版APP 提供数位新体验

面对愈来愈多「数位原住民」走进表演场所,国家两厅院思考如何从顾客经验的角度出发,打造一个更为友善而即时的数位体验计画,於是进行了数位体验优化与工具创新,除了将两厅院官方网站与《PAR表演艺术》杂志网站改版,以更弹性的画面设计,确保经由不同装置浏览同一网站时,皆能够得到最佳的视觉效果,并於十一月底推出了「OpenArts—和表演在一起」,提供观众一机整合的循环「服务旅程」。

PAR / 第299期 / 2017年11月号

国家两厅院30周年特辑 NTCH 30 转化积累经验 打造伙伴平台 「国家两厅院30周年国际论坛:伙伴时代」侧记

作为台湾第一座专业大型剧场,国家两厅院卅年来一路陪伴艺术家与观众,一路积累的经验,将在这个里程碑后如何永续?在九月底举办的卅周年活动「国家两厅院30周年国际论坛:伙伴时代」中,除了邀请国内外讲者分享经验,也提出构想与期许,期待激荡更多的对话与交流,串连台湾各文化机构的无限资源网络。

PAR / 第299期 / 2017年11月号

国家两厅院30周年特辑 NTCH 30 文化协力XX政府与公民社会的伙伴关系 法国文化部表演艺术国际顾问范谷德讲座摘要

代表政府的文化部,与公民社会及表演艺术团体之间,该是何种「伙伴关系」?法国的文化政策一向是我们取经的对象,两厅院卅周年国际论坛特邀法国文化部表演艺术国际顾问范谷德,以「文化协力——对话与影响」为主题,说明法国文化部如何透过公民社会合作,确立每位国民都有享受艺文活动的权利,而其经验正足以作为台湾的借镜。

PAR / 第298期 / 2017年10月号

国家两厅院30周年特辑 NTCH 30 1987~2017流光瞬息.看见未来 三十走过 永在当下

这两幢黄屋瓦红梁柱的大房子 竟然也悠悠忽忽 陪伴了台湾的观众卅年   不管是台北市的观光地标 或是表演艺术的「国家级殿堂」 建构起这卅年历史的 是里头孜孜}}的一群人 探问著潮流与脉动 让观众看到表演艺术的各种可能   这就是剧场,这就是两厅院的存在 让我们在此 回顾过往、看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