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企画
PAR / 第270期 / 2015年06月号
摆荡在崇高理想与激情爱恋之间 寻求救赎,是贝多芬唯一的爱
贝多芬终其一生,在道德的崇高理想和激情的爱恋当中摇摆。他总是会爱上身分尊贵的人妻。在纯爱与欲望之间,似乎潜意识地选择「无法圆满」的爱情对象,也因此得以维持他自己在道德上的高标准和柏拉图式的凄美爱情,然而却又因为得不到而备受折磨。也许,只有对爱情的纯洁想望能够将他从肉体的病痛救赎出来,就如同将自己女性身分隐藏,带著勇气无惧地进入黑暗地牢拯救受精神与肉体折磨的丈夫的女英雄雷欧诺拉……
PAR / 第141期 / 2004年09月号
童话・诗・剧场
PAR / 第270期 / 2015年06月号
历经九年三版本 由黑暗到光明的奋斗过程 贝多芬如何成就唯一传世歌剧?
从一八○五年写成并首演,历经一八○六年的第二版,到一八一四年的第三版,贝多芬将钟爱的法国剧作家布依歌剧剧本《雷欧诺拉或结发之爱》,精雕修润为自己唯一的传世歌剧《费黛里欧》,并留下精采的四首序曲。从惨澹下台到成为德语歌剧的经典剧目,《费黛里欧》的创作与演出史,何尝又不是与作品的精神一样,体现著由黑暗到光明的奋斗过程?
PAR / 第270期 / 2015年06月号
呼应时代氛围 搭起统治者与市民的桥梁 理解《费黛里欧》
全剧以轻松的市民阶级氛围开始,在皮查洛上场后,走向英雄落难获救的方向,虽是当时歌剧惯例,对於今日的观者而言,难免有落差感。不可忽略的是,贝多芬以相当多的篇幅塑造洛可这个市民阶级的代表角色,用他来衔接统治阶级与市民阶级两个世界,展现贝多芬个人对於政治大环境的诠释与期待。
PAR / 第170期 / 2007年02月号
春季艺旅@香港艺术节
PAR / 第173期 / 2007年05月号
西方舞蹈界五对知名的双人搭档 爱侣、伙伴、舞神的太太与缪思的情人
双人舞是默契的舞蹈,更是相互扶持的具象表现,这里介绍的五位双人舞拍档,不仅是事业伙伴,有的同时也是生命爱侣,甚至也是彼此艺术生命再突破的契机。
PAR / 第270期 / 2015年06月号
女人救夫真英勇 上帝的审判最公正 《费黛里欧》剧情简介
为什么一个女人要女扮男装,化名混进监狱打杂?为什么黑心典狱长可以把「知道太多」的贵族抓入监牢?为什么一对夫妻会在黑牢中唱起喜相逢二重唱?关於《费黛里欧》的来龙去脉与经典咏叹调,这篇让你一次全知道!
PAR / 第270期 / 2015年06月号
专访《费黛里欧》导演 荷穆齐 飞越传统的高墙
原本攻读音乐教育的荷穆齐,原本想成为音乐教师,却因机缘遇合,发现了「歌剧原来也可以是个有力的剧场」,於是跟随东德导演库佛学习,走上歌剧导演之路。以现代风格呈现的《费黛里欧》印证了他的理念:「导演的工作,不是要遵守一个也许对作品来说不怎么好的传统。传统有可能是介於观众和真正作品之间的那堵高墙,有必要的话,我们必须把它拆掉。」
PAR / 第136期 / 2004年04月号
台派京剧这样走出来
PAR / 第170期 / 2007年02月号
属於艺术家的浪漫情怀 威尔斯国立歌剧院《波希米亚人》
香港艺术节每年必定有的歌剧经典,今年邀来六十岁的威尔斯国立歌剧院,演出浦契尼的名作《波西米亚人》。这出以四个巴黎艺术家为中心的浪漫爱情歌剧,自十九世纪末问世之后,历经一个世纪的考验,受到喜爱的程度有增无减,可说是歌剧入门者必看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