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企画
PAR / 第272期 / 2015年08月号
高雄市国乐团 两岸合作深度交流 展现磅礴气势
深耕南台湾的高雄市国乐团,在本乐季的主题音乐会中,推出以两岸艺术交流为主的演出,将分别邀请广东民族乐团、上海民族乐团来台。前者将带来台湾难有机会听到的广东传统音乐,独特强烈的风格令人期待;后者则将与高市国组成联合百人乐队,预计能给观众带来磅礴的音乐体验。
PAR / 第150期 / 2005年06月号
台湾的禅与中国的武
当新店老泉山上的击鼓优人 遇上河南嵩山的少林弟子 会激拼出什么样的火花? 当台湾的「禅」遇上中国的「武」 会在舞台上创造怎样的剧场风景? 六月初 「优人神鼓」与「少林寺武术馆」合作的《禅武不二》 就要推出这样的组合,乍看下令人觉得匪夷所思 但如果深究其渊源 又似乎从千年前的达摩祖师便已种下如此因缘 除了邀请优人神鼓艺术总监刘若溶P 优人文化艺术基金会执行长李立亨撰文 娓娓道来优人与少林寺结缘及一起排练的种种 本刊也特地邀请与刘若枫咱获大学前后期校友 同样关注中国武术与艺术的电影导演李安 与刘若毓V洋连线 对谈两人的相识及对彼此的重要影响
PAR / 第181期 / 2008年01月号
预知08表演纪事
2008 无疑将是热闹纷扰的一年 穿越政治烽火与社会对立 关心表演艺术的你 这一年有哪些不可不正视的表演艺术纪事呢? 本刊编辑部特别搜集整理出今年度的十大表演纪事 透过专文的撰述 您将更能掌握2008的台湾表演舞台世界! 趋势篇 跨过海峡,寻找新舞台:表演团体西进热 不景气,票价不跌反升:表演艺术高价化时代来临 平面衰颓网路兴,评论者的新花园:表演艺术评论转战网路平台 事件篇 出版人王荣文的华山新时代:从艺术特区到创意园区的华山 艺术超级推手,新象迎向三十:新象三十年,理想性格仍在 人物篇 正夯的舞蹈新势力:郑宗龙,黄翊,周书毅,陈武康 选择继续任性的剧场三十世代:王嘉明、符宏征、吕柏伸 演出篇 戏曲跨界风,热潮抢抢滚:国际大师加持,戏曲跨界热潮起 年度值得期待的舞蹈戏剧演出:疯狂时代,好戏连台 年度值得期待的音乐演出:天团拼场、本土乐团跨界出击
PAR / 第271期 / 2015年07月号
空间先决! 超限德国舞台设计
德国的当代剧场,之所以能在廿一世纪的世界剧坛叱吒风云,除了大胆开创的实验精神、力求革新的导演手法,精巧的舞台设计与绝佳的制作技术,也是令人为之惊叹之处。 舞台设计是德国剧场演出最关键的剧场元素,重要性甚至凌驾剧作家;从表现文本意涵、呈现演出风格、界定舞台与观众的关系,它几乎「决定了一切」。 因此,不墨守成规的舞台空间,就成了导演挖掘、开创崭新表演形式的基础,当然,为让天马行空的想法付诸实践,强大的剧场技术,不可或缺。 柏林列宁广场剧院总监欧斯特麦耶曾自豪地表示:「尽管机关复杂的庞大舞台设计已经是过去式了,但是我们还有特定的厂房能够搭造不凡的舞台。」 透过德国四位重量级舞台设计大师:卡特琳.布拉克、约翰纳斯.舒兹、芭芭拉.恩纳斯与杨.帕柏葆的作品,我们将可理解舞台与演出的紧密创造。 集导演与舞台设计於一身的安德烈.克里根堡,擅常打造舞台的视觉奇观,对他而言,空间左右了一出戏的成败。 以他将在台湾上演的作品《失窃的时光》为例,三百六十度不停上下旋转的风扇舞台,挑战了演员的表演,也展现了高超的舞台技术。 本刊独家专访克里根堡,一窥他如何从空间的角度思索剧场,同时采访与他长期合作的剧作家黛亚.洛儿,谈她如何以语言为利器,面向当代政治与社会议题。
PAR / 第150期 / 2005年06月号
好个喜剧之王 法斯塔夫 Fantastic Flastaff!
他是颟顸可恶、纵欲轻佻的破落骑士 在女人堆中嬉戏玩耍,生活理想只是如何满足口腹之欲; 他是幽默风趣、机智浪漫的喜剧之王 情节笑料通过他的言行妙趣横生,荒谬突梯叫人捧腹不已 他是莎士比亚的笔下最经典的丑角――法斯塔夫 向莎翁致意,威尔第晚年最后一部作品《法斯塔夫》让莎剧丑角跃上舞台挑大梁。 这出被誉为歌剧史上最出类拔萃的喜歌剧之一, 世界各著名歌剧院长演不衰的基本戏码,国内首度全本搬演。 NSO找来搞怪出名的导演魏瑛娟,以狂欢嘉年华为名, 在音乐?上演一场炫人目光的服装秀, 还要让指挥简文彬和法斯塔变身双胞胎。这戏法该怎么变? 且让我们听听「剧场女巫」魏瑛娟现身说分明!
PAR / 第271期 / 2015年07月号
镜里框外无限造景 舞台空间决定一切 德国舞台设计发展趋势
德国当今对舞台空间的认知与舞台设计的趋势,可以说是后现代主义以降的两股戏剧艺术潮流的传承与延伸发展,於是舞台被视为一个独立自主的艺术与行动空间,空间的开放性与演出区的蔓延扩大,伴随而来的是,舞台设计师负责的范围,已经不再局限於舞台上的空间布局,还得界定舞台与观众席之间的关系,整个剧院与附近环境都得纳入考虑之中,甚至还扩散到社会的生活圈。
PAR / 第271期 / 2015年07月号
极简、失重、身历其境 让空间演戏的魔法师 当代德国四大舞台设计师
德国剧场的丰富多元、创意奔放,除了有许多优秀导演、编剧,精采的舞台设计更是让演出更加出色的关键。本文介绍四位当代德国剧场的重要舞台设计师——卡特琳.布拉克、约翰纳斯.舒兹、芭芭拉.恩纳斯与杨.帕柏葆,他们各自有长期合作的导演,以最佳拍档之姿造就令人惊艳的舞台风景,风格或讲求极简,或爱玩机关,或是看似写实、却寓意深远。他们深掘戏剧内涵,透过舞台空间展示象徵、让观众感知,他们的魔法就是「让舞台空间也演戏」!
PAR / 第271期 / 2015年07月号
分工专业有保障 为创意打下坚实基底 德国技术剧场观察
谈及当代世界剧场时,德国总会独立一块出来。实验性的独特演绎美学、次文化身体与空间、新文本与多元族群互映、机关繁复的壮观舞台,在在让德国成为观众聚焦之处。德国剧场为何发展至此?幕后又有哪些软、硬体设备支撑他们不断打破传统疆界,创新剧场实验?本文以舞台设计与技术为圆心,专访德国慕尼黑美术学院毕业的高豪杰及柏林工业大学毕业的陈成婷,由两位舞台设计之眼,看德国剧场强盛之因。
PAR / 第271期 / 2015年07月号
淬炼表演与舞台间「不安的交融」 安德烈.克里根堡的舞台设计与导演美学
克里根堡曾表示「舞台空间决定了一切」,更确切地说,「舞台空间决定了百分之八十的表演形式。」然而,这不意味,他漠视演员,反之,正因为,他的戏很强调肢体表现力,因此,舞台空间,不管是出自谁手,他都要求要挑起演员的玩兴,这当然不应只是纯粹的游戏空间,而是,得给予演员一股演戏的冲动与原动力,促使演出手段跟空间紧密结合,进而彰显人物性格,传达导演所解读的剧中意念。
PAR / 第271期 / 2015年07月号
专访《失窃的时光》导演 克里根堡 转轮之中 述说小人物的梦与失落
舞台上巨大的转轮装置,一幕又一幕地把剧中人物转出又转入,如同这个庞大的社会体制,人在其中,身不由己……向来关注底层人物的导演克里根堡,以舞台设计与黛亚.洛儿的剧本《失窃的时光》相互呼应,他说:「(剧中人物)从不引人侧目,从不会肇事,不会上街头示威游行,也不会跟人争论,他们是规规矩矩的老实人,总是希望一切都很好。所以,我想我需要一个舞台空间,能够把他们带向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