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话题

PAR / 第334期 / 2020年10月号

空间、科技与沉浸式演出 表演艺术的新出路?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九月廿四日的会议「舞台表演艺术高峰论坛——沉浸式的新科技为舞台艺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邀请多个全球知名以AR、VR等新科技融入沉浸式演出的主创人员,分享结合内容创作与先进科技的经验。沉浸式戏剧是除了音乐剧外最有可能产业化的戏剧演出形式,可预期的是,疫情后这会是中国表演艺术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届时中国各地出现多出此类形式演出也绝不奇怪。

PAR / 第334期 / 2020年10月号

「文化领袖论坛」线上举行 科技融合艺术的探索

每年香港艺术行政人员的盛会「文化领袖论坛」,今年於八月下旬举行,在疫情期间举行的论坛,今年以「融合科技 发展艺术」为主题,正好与因未能实体进行而以网上交流的方式呼应,而疫情下艺术的新走向也是不少问答环节围绕的重心。内容多以个案和实践分享为主,主题横跨科技与数位平台,如何介入剧场设计、观众管理和拓展、策展等,内容丰富。

PAR / 第334期 / 2020年10月号

防疫典范百年庆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020萨尔兹堡艺术节X音乐篇

今年适逢百年庆的萨尔兹堡艺术节,在五月底得知有举行的可能后,艺术总监兴特豪瑟立刻开始行动。因防疫措施考量,将原本十四个演出场地减到七个,考量中场休息易增加个人接触,演出无中场休息,势必调整曲目。相较於戏剧部分的相对单纯,音乐部分复杂许多,两周内推出的新版本,传统到现代兼具,可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PAR / 第333期 / 2020年09月号

取消「围幕甄选」 能让乐团多元化?

「围幕甄选」曾是六○年代黑人民权运动推动下所诞生的乐团甄选乐手措施,意在不见人只听声的状况下,单凭演奏表现取决人选,也成为乐团中女性与非白人族裔得以增加的关键。但在目前「黑人的命也是命」的运动下,知名乐评家托马西尼反而倡议取消围幕甄选,因拉非裔乐手比例偏低,他认为乐团需采更积极的做法,如考虑演奏技巧外的标准,来解决严重的族裔不平衡现况。

PAR / 第333期 / 2020年09月号

疫情、政策变动不明 艺术节转换形式对应

暑假期间,德国例行有几个大型艺术节让观众持续参与,但在肺炎疫情持续延烧下,各种防疫限制中,筹备经年的艺术节活动又如何因应?柏林的国际舞蹈节「舞在八月」今年顺势推出「特别企画」,邀影来自十八个国家的艺术家推出线上及户外演出;在工业区鲁尔举行的「鲁尔三年展」则将原本邀演节目与艺术家的相关影音文字、图像资料等,建立为线上档案库,提供大众公开阅览。

PAR / 第333期 / 2020年09月号

在剧场一起听故事 《失明》映照当下人心

原本英国订在八月一日开放保持社交距离的现场室内表演,但七月结束前又紧急中止这项政策,重新开门的丹玛仓库剧院推出的新制作《失明》,即以现场无演员、搭配声音灯光装置演出。此剧改编自葡裔作家萨拉玛戈的反乌托邦小说,剧情描绘高度传染性并使人瞬间失明的疾病在一夜之间大流行,深刻映照二○二○年的当下,表演形式也将观众带回剧场的原初状态:一群人聚在一起听一个故事。

PAR / 第333期 / 2020年09月号

面对营业额下滑72% 剧场界如何备战后疫情时代?

饱受艺文界批评的马克宏政府於七月六日改组,任命曾数度入阁的芭切洛为文化部长。出身媒体界的她上任后勤跑基层,试图以行动了解文化产业受到的影响。尽管如此各大剧院对如何规划未来的节目方向仍一筹莫展。暑假期间许多剧院决定举办特殊性艺文活动,一来弥补长达四个月的演出空窗期,让观众重拾看戏乐趣;二来也测试水温,因应公卫政策改变剧院营运模式。

PAR / 第333期 / 2020年09月号

尝试「舞台剧电影」 盼藉大萤幕摆脱阴霾

疫情为这个世界带来的种种影响和改变,彷佛是一道做不完的习题,人们在寻找病毒解方的同时,各行各业也持续摸索适应新生活型态的生存方式。在韩国,表演艺术工作者正透过经验回溯、技术开发与人才养成,试图开创一个得以因应公演生态巨变,适合长期经营的表演艺术新体裁,近日於院线上映的《老夫妇的故事(?? ?????)》,便是其中一个例子。

PAR / 第333期 / 2020年09月号

报复式演出纷纷出笼 迎接复苏也需直面问题

在防疫措施将入场观众人数由座位数的30%上调至50%后,许多剧场、演出单位摩拳擦掌,准备迎接复苏,开心麻花、孟京辉的蜂巢剧场都纷纷推出制作,孟京辉以「孟京辉在剧场」直播进驻抖音。但面对剧场须与观众同在的特性,线上演出只能是辅助工具,而当表演与人不能同在场,表演艺术何以为继?现实是,如果无法创造出避险机制,表演艺术将永远是最后复苏的行业。

PAR / 第333期 / 2020年09月号

演艺产业觅生机 「新勾栏瓦舍」俨然成形

肺炎疫情对表演艺术产业带来了重大的改变,虽然线上演出和云剧场成了业界人士的时髦话题,但值得观察的新动向是:表演艺术被疫情逼得寻找新的生存空间,即从室内走向户外,从剧院走向市集,从艺术走向生活。表演艺术界从舞台走回民间,再造昔时的「勾栏瓦舍」——既可欣赏娱乐表演,又可吃喝玩乐的商业游艺市集,把以往的观演行为从一种娱乐消费转变成一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