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活志
PAR / 第293期 / 专题
国家戏剧院 「戏台咖」 体验剧场生活 从这里开始
国家戏剧院的大整修,让民众最有感的革新,不是舞台地板更新或自动悬吊系统引进,而是将一楼地面层原来的商店区打掉重练,重新规划展现的「戏台咖」。剧场人出身的设计团队,融合前台、侧台、后台的空间概念,以剧场人、观众的实用角度出发,让民众在此体验「剧场生活」,也植育培养属於台湾的看戏文化。
PAR / 第293期 / 艺@展览
改变视角 将瞬间化为无限循环的永恒
录像艺术家陈万仁这次的最新个展「旋转世界的静止点」,透过视角的改变,将过去平移的视点改为高空俯瞰,推出两件新作《旋转世界》与《深邃而璀璨的忧郁》。著迷於「重复」主题的他,无论是影像内容或影像播放的重复,当把重复推向极致,反而揭示一种特殊的幽默感,甚至带点邪恶的小趣味,但让影像不断重复,将稍纵即逝的瞬间化为无限循环的永恒,也模糊了时间与空间的结界。
PAR / 第293期 / 艺@电影
纪录片中的表演身影
五月的银幕很表演艺术!这个月举行的「城市游牧影展」与「桃园电影节」,都有值得一看的表演艺术相关影片。前者的《芭蕾坏男孩》以英国皇家芭蕾最年轻的首席舞者普鲁尼为主角,后者则有《超越佛朗明哥:索拉的霍塔舞曲》、《寻找唐吉轲德》、《金刚心路》、《马利蓝调》等,让你看到表演舞台背后的各种身影。
PAR / 第293期 / 艺@CD
大提琴世界的惊人遗产
在十年前离世的罗斯托波维奇,为这个世界留下数量惊人的录音,《罗斯托波维奇世纪典藏—华纳时期录音全集》这套纪念罗老的套装,共演名家如林;值得一提的是,这套全集也收录了罗斯托波维奇与作曲家本人亲自演出的作品,包括卡巴列夫斯基、卡连.哈察都量,还有萧斯塔科维奇的大提琴奏鸣曲,从第一乐章开始,就会被吸入另一个时空。
PAR / 第293期 / 艺@书
远游与回望
诗人杨泽已经多年未出诗集,近期不但推出新作《新诗十九首》,也将当年一鸣惊人的少作《蔷薇学派的诞生》与《彷佛在君父的城邦》重刷出版,今昔对读,更让人看到诗人的思考演变。当年高蹈於「空中花园」的吟游诗人,果真是比较接近地球表面了,《新诗十九首》副标题「时间笔记本」,提纲挈领,是浪子远行日久后的回头一望。
PAR / 第292期 / 专栏 Viewfinder
如果橱窗能说话
SS现代版《三姊妹》如果令人留下印象,这幢玻璃房子占的功劳一定最大,因为,观众就算不知道契诃夫不认识三姊妹,但自己的欲望确实有被它提了出来。导演呢?如果说全剧每个在台上的人都(活得)很「真实」,也是归功他们在房子里的一举一动都和现实中的我们是一模一样。问题却在於,充满日常动作的生活化调度,就代表我们所见到的这些人很真实吗?
PAR / 第292期 / 专题
大叔 暂借问
大叔,是相对的。 当年轻女孩不喊声「欧巴」的时候, 当早餐店阿姨不叫「帅哥」的时候, 在成为别人口中的「阿伯」之前, 就放宽心,做「大叔」吧! 啊~大叔~ 已过了毛躁不安的廿岁、 总比谁差了一点的卅岁、 经历重大转变的四十岁, 啊~大叔~ 年轻的时候听得长辈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现在也听得大家说:「要给年轻人多点机会」 总之,上有高层下有后辈, 反正,人生不过这么一回。 终於有点欲求享受的逸志, 似乎想通了些什么的闲情, 有偏见就偏到歪、玩嗜好就拼到疯, 开群组就聊到爽、讲回忆就沉到底。 啊~大叔~ 没有上限、不会设限, 或许,也没有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