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活志

PAR / 第170期 / 艺活志 Behind Curtain

罗布水上霞光(下)

「走到哪儿就躺到哪儿。」这是伟大探险家的豪情与胸襟,向导如是说,他为余纯顺点上的香烟立在碑前燃烧袅袅。我心里辗转著马可波罗、法显、玄奘、斯文赫定、斯坦因等与罗布泊相系的伟大旅行家名字……彷佛听见涌动的水声哗啦漫过空旷静寂的大地,天际处霞光粼粼。

PAR / 第173期 / 一本艺术经

姚谦 孤独之中找到无限创意

在流行音乐界里无人不晓的制作人姚谦,曾经监制谱词过的唱片大碟不计其数,包括王菲、辛晓琪、李玟、林忆莲、萧亚轩、刘若英等歌手的多张专辑,每一张的专辑中的歌曲都包含了姚谦自己谱的词,而这些字语,更深刻烙入每一对时代儿女的脑海中,究竟这些记录人们澎湃情感的文字,是由姚谦的哪一部分而来,总令为词曲屡屡动容的人们所欲探知的。

PAR / 第171期 / 艺活志 Behind Curtain

王世信 时尚挑逗自娱娱人

抱著玩游戏的心态,王世信说:「我穿衣服的哲学就是娱乐自己,娱乐别人,」喜欢从所有的细节去玩,小至袖扣大至发型,「穿牛仔裤太无聊,我就会配上大头皮带,要不然就是在裤子上贴?,一点细节就有小小挑逗乐趣。」打扮的实验乐趣很迷人,但感觉自在最重要。

PAR / 第171期 / 艺活志 Behind Curtain

李宜锦 简单优雅惊艳乐坛

现任国家交响乐团首席、故乡室内乐团一员的小提琴家李宜锦,充满了温柔婉约的气质,在台上以精湛琴艺征服听众耳朵的她,优雅简单的表演造型更是让人目不转睛。正式演出服虽因配合乐团整体多以黑色为主,但擅於搭配的她总能以巧思变化出新颖面貌。正值新婚的她,上台因演奏不能戴耳环,但总不忘戴上老公送的项炼,她甜蜜一笑:「因为这让我有安心感。」

PAR / 第170期 / 一本艺术经

董俊良 以艺术让科技更完整

喜爱音乐的多普达总裁董俊良,不止将自家手机产品结合莫札特桌布与铃声,让科技展现出艺术面,在自己的家庭生活中,更是弦音不断;他与儿子一起上小提琴课,发觉音乐让小孩子学会专注,自己也透过这个发现,也深刻体会到专注成就一件事情的美好与可贵。

PAR / 第169期 / 艺活志 Behind Curtain

刘凤学 探索宇宙咏诗入舞

在英国念书时,刘凤学迷上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怎会喜欢上科学史呢?她笑道:「因为舞蹈工作啦。科学史中的时间、空间、重力、人体、甚至光,它们与动作的掌握、力量的移动、舞台上的光,都有关连。科学史和诗词,都是我常用的编舞取材。」

PAR / 第173期 / 艺活志 Behind Curtain

小明明与施易男 共逐未竟的舞台梦

明霞歌剧团在四月初台北市中山堂公演《世间只有情难诉》,当家小生巫明霞(小明明)登台演出,资深戏迷们看她扮唐伯虎的风流倜傥,年轻一辈的观众就靠明星儿子施易男站台拉拢了。当代年轻人已经很少人知道,小明明在三、四十年前曾是轰动全台的歌仔戏小生、台语片巨星,演技和名声只有杨丽花能和她相提并论。

PAR / 第171期 / 艺活志 Behind Curtain

蔡铭元 Smart casual穿上旅行回忆

还有谁比用身体创作的舞者,对穿在皮肤上的服装更为敏感的呢?云门舞者蔡铭元除了对服装的要求除了要舒服,视场合穿著更是一门学问。在台湾无暇购物,出国巡演就成了他置装的良机,以smart casual为穿衣原则的他,更把衣服当做旅行的回忆。

PAR / 第172期 / 艺活志 Behind Curtain

《楼兰风流》(下)

我看著倒插在胡杨枝干间的宝特瓶垃圾,结舌瞠目……这里曾有人行经,距离遗址门口应该不远……我为自己找到回去路庆幸,但又看著周边迤逦的破碎陶片,怒意难掩——那些极可能是魏晋时代留下的庶民生活遗迹啊,我无法置信眼前的残酷破坏。

PAR / 第169期 / 艺活志 Behind Curtain

纪蔚然 文本全面入侵

无论是红遍大街小巷的人间副刊「三少四壮」,或是印刻文学志上犀利又自嘲的 「嬉戏」专栏,剧作家纪蔚然总以幽默精炼的文字书写风格,通过独创的「纪式黑色幽默文体」,让读者读来痛快畅然。这些掷地有声的字句,正是来自於巨量的阅读累积,也使得他的作品――以《黑夜白贼》为首构成的「家庭三部曲」与批判世代问题的《夜夜夜麻》系列,持续引发广大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