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台前幕後
焦點
- 二十世紀樂團藝術的兩極 紐約愛樂與聖彼得堡愛樂 / 文字 顏涵銳(音樂文字工作者) / 16
- 再現當代實驗劇場的傳奇 辣媽媽與《特洛伊女人》 / 文字 傅裕惠(本刊編輯) / 22
- 十年飛舞話表現 來自南半球的澳洲表現 / 文字 張曉雄(國立藝術學院舞蹈系講師) / 26
藝術節
新視窗
特別企畫(一) Feature
- 評論藝術的藝術 / 文字 本刊編輯部 / 39
- 大旱望雲霓 台灣表演藝術評論概況 / 文字 祁雅媚(本刊編輯) / 40
- 卸卻人情包袱 / 採訪整理 蔡依雲(本刊編輯) / 43
- 觀「評」不語真君子?起手無「毀」大丈夫? 看台灣劇評界和創作者的相對關係 / 採訪整理 傅裕惠(本刊編輯) / 46
- 需要更多不同的聲音 / 採訪整理 陳品秀(本刊編輯) / 50
- 「觀察者」或「仲裁者」 / 採訪整理 洪篤欽(本刊編輯) / 53
- 東「邪」西「毒」比劃遊戲規則 「國際跨界藝評探討:戲劇與舞蹈」論劍紀要 / 文字 鴻鴻(編導.詩人) / 56
- 凡夫俗子的荒謬鬧劇 德國莎莎請客舞團演出《太空人巷》 / 文字 鴻鴻(編導.詩人) / 58
回想與回響 Echo
- 更積極的角色扮演 談格林威治靑少年劇團的敎習工作坊 / 文字 賴淑雅(劇場工作者) / 61
- 在湧動的潮音中 英國格林威治靑少年劇團GYPT與互動劇場 / 文字 蔡奇璋(倫敦大學金匠藝術學院博士候選人) / 64
- 激發無限的潛能 「德國舞蹈劇場硏習營」 / 文字 詹佳惠(國立台灣體育學院舞蹈系講師) / 68
- 懷念或者背叛 「姚一葦先生逝世週年紀念硏討會」的一些觀察與想法 / 文字 陳正熙(國光藝校劇場藝術科敎師) /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