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編輯室首頁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環球舞台
焦點
- 記憶的森林,撩繞的髮絲 現代版的祭儀《家族合唱》 / 文字 陳品秀(本刊編輯) / 12
- 小提琴大師奏探戈 基頓.克萊曼詮釋皮亞佐拉 / 文字 李茶(音樂文字工作者) / 14
- 克萊曼演出曲目的非常相關CD / 文字 朱中愷(本刊編輯) / 15
- 璀燦豔絕歌舞伎 / 文字 童乃嘉(美國夏威夷大學亞洲戲劇碩士) / 17
- 獻給每一位觀衆的「Kabuki For Everyone」 / 文字 童乃嘉(美國夏威夷大學亞洲戲劇碩士) / 18
- 關於「忠臣藏」 / 文字 童乃嘉(美國夏威夷大學亞洲戲劇碩士) / 20
藝術節
台前幕後
- 打擊樂新銳雅痞 沙弗利二重奏 / 文字 王光哲(音樂文字工作者) / 34
- 藝術家與群衆的媒介 / 文字 許鳳眞(特約撰稿) / 37
- 南台灣的舞蹈生力軍 ──發現舞蹈劇場 / 文字 陳品秀(本刊編輯) / 38
- 琴笛合鳴,樂陶陶 / 文字 朱中愷(本刊編輯) / 40
- 肢體就是編舞家的畫筆 / 文字 徐開塵(特約撰述) / 42
新視窗
特別企畫(一) Feature
- 文化外交 / 文字 本刊編輯部 / 53
- 台灣外交,遞張「文化」名片吧! 新世紀來臨前的文化外交準備 / 文字 王凌莉(新聞工作者) / 54
- 以「雙贏」取代「對立」的文化交流觀 / 梁蓉(採訪) 傅裕惠(整理) / 58
- 馬不停蹄地尋找舞台焦點 訪「亞維儂藝術節」執行長費弗達西耶Faivre D'Arcier / 文字 梁蓉(淡大法語系副敎授) / 62
- 「OFF亞維儂」提供了另類機會 / 文字 梁蓉(淡大法語系副敎授) / 64
- 一個銅板響叮噹 / 文字 祁雅媚(本刊編輯) / 68
絶活亮相
演出評論 Review
回想與回響 Echo
- 舞踏的質變 從六〇到九〇年代 / 文字 童乃嘉(美國夏威夷大學戲劇系亞洲戲劇碩士) / 78
- 難得的多元化劇場表演 南台灣戲劇觀摩展 / 文字 葉子啓(文字工作者) / 81
- 是豪爽的遊戲!或無力的耍弄? 《沙灘.檳榔.維士比》觀後雜感 / 文字 楊囡(那個劇團編導) / 86
- 窺見舒伯特多樣性的獨唱會 / 文字 沈長言(音樂文字工作者) / 88
遊藝場 ART SPECE
現象視察
- 期待「英雄」的多頭馬車時代 南、北兩個劇場聯盟的矛盾與困境 / 文字 傅裕惠(本刊編輯) / 92
- 深埋一顆愛戲的種子 / 文字 郭佩霖(特約採訪) / 94
- 推動靑少年戲劇敎育的手 / 文字 郭佩霖(特約採訪) /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