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特別企畫(一) Feature
- 縫補一頁舞台服裝史 / 文字 本刊編輯部 / 4
- 你們的演出,需要我們的針線 台灣老字號表演服裝公司及戲鞋師父李玉修 / 文字 楊純靑(特約撰述) / 5
- 虛構的角色,眞實的衣裝 服裝設計師呂芳智、林璟如、靳萍萍、蔡毓芬 / 文字 楊純靑(特約撰述) / 10
- 穿什麼?有關係! 舞蹈服裝秀座談會 / 紀錄整理 鄭旭芬 / 15
焦點
- 環境劇場加「跨文化」表演 《奧瑞斯提亞》劇場初探 / 文字 周慧玲(紐約大學表演硏究所博士候選人) / 22
- 從理察.謝喜納的「表演工作坊」尋找扮演角色的可能性 / 文字 黃尹瑩(紐約大學表演硏究系碩士班) / 22
- 武戲文做《雙槍陸文龍》 兼談楊麗花與電視歌仔戲 / 文字 李惠美(特約撰述) / 30
- 以色列人的「備忘錄」 奇布茲現代舞團和以色列舞蹈場景 / 文字 吉尤拉.馬諾(Giora Manor)(以色列舞評) / 33
- 「絲路」點滴 甘肅敦煌藝術劇院演出《絲路花雨》 / 文字 郭曉華(國立藝術學院舞蹈系中國舞敎師) / 36
- 一雙兼具詩意、理性的手 阿胥肯納吉二度來台 / 文字 楊沛仁(音樂文字工作者) / 38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 台灣京劇的再過渡 / 文字 本刊編輯部 / 41
- 花落蓮成,「國光」採子 回顧三軍劇隊滙爲國光劇團的來時路 / 文字 貢敏(資深劇評人) / 42
- 競賽戲和我的因緣 / 文字 王安祈(淸華大學中文系敎授) / 44
- 一探科班敎育 / 文字 魏子雲(戲劇學者) / 48
- 紅氍毹上的舊羽新知 訪徐露、朱陸豪、柯基良 / 文字 胡惠禎(本刊編輯) / 52
台前幕後
新秀登場
光復50周年
藝術節
里程碑
演出評論 Review
專欄 Columns
- 期待有線電視裡的表演藝術 / 文字 黃碧端(國立曁南大學語文研究中心主任) / 93
- 台灣需要什麼樣的社區劇場? / 文字 邱坤良 (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主任) / 94
- 歌聲喑啞的美國國家藝術基金 / 文字 黃志全(資深文化新聞工作者) /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