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焦點
- 早熟天才.明日之星 俄國小提琴家凡格羅夫 / 文字 賴惠娟(本刊編輯) / 6
- 跨越世紀的舞蹈哲人 莫里斯.貝嘉與瑞士洛桑貝嘉芭蕾舞團 / 文字 張伯順(新聞文字工作者) / 8
- 一場舞神的視覺彌撒 淺談莫里斯.貝嘉的舞蹈風格 / 文字 邱馨慧(特約撰述) / 11
- 從宣紙到舞台 林懷民新作《行草》 / 文字 鄒之牧(特約採訪) / 14
- 轟動武林.驚動萬教 笑傲掌中江湖的「二〇〇一外台布袋戲匯演」 / 文字 江武昌(本屆匯演評審委員、台灣傳統戲劇工作者) / 17
- 帶著點書卷味的兒女情愛 雙掛頭牌的《秦少游與蘇小妹》 / 文字 張啓豐(特約採訪) / 21
台前幕後
- 抹一縷古味清香 一反新編呈現的幾齣「新傳統」劇碼 / 文字 傅裕惠(本刊編輯) / 23
- 最「亮眼」的白蛇與許仙 紙風車新戲《白蛇傳》,主角換「偶」做做看 / 文字 黃淑綾(特約採訪) / 25
- 搭乘夢境之床去旅行 世紀當代舞團《孵夢》 / 文字 楊婉怡(特約採訪) / 27
- 那美好的仗已打過了?! 「金枝演社」踉蹌八年路 / 文字 游蕙芬(金枝演社團長) / 29
- 誰來發現小劇場? / 文字 傅裕惠(本刊編輯) / 30
- 堅持我的選擇! 從彭雅玲新作《母親》談起 / 文字 張嘉容(特約採訪) / 31
特別企畫(一) Feature
- 藝術商場的操盤手?文化宏圖的設計師? / 文字 本刊編輯部 / 33
- 專業策展!人在哪裡? 初探台灣表演藝術的策展環境 / 文字 謝東寧(特約撰述) / 34
- 運籌帷幄、合縱連橫 策展人教戰守則 / 文字 安原良(本刊編輯) / 36
- 策展人的養成沒有捷徑專訪「下一波」藝術節藝術總監喬瑟夫.門尼諾(Joseph Melillo) / 文字 傅裕惠(本刊編輯) / 40
- 關於喬瑟夫.門尼諾 / 文字 傅裕惠(本刊編輯) / 42
- 藝術要跟當代的社會價值觀對話 專訪香港當代文化中心節目總監榮念曾 / 文字 傅裕惠(本刊編輯) / 43
- 關於榮念曾 / 文字 傅裕惠(本刊編輯) / 44
- 「地下文化局長」一世傳奇 記前柏林藝術節公司總監烏里希.艾克哈特(Ulrich Eckhardt) / 文字 林育立(特約撰述) / 46
- 全城策展業務一把抓 專訪柏林藝術節公司行政總監興利希.奇司樂(Hinrich Gieseler) / 文字 林育立(特約撰述) / 48
藝術節
異人館
工作坊
演出評論 Review
- 賀喜聲中見隱憂 / 文字 吳小分(劇場工作者) / 62
- 追蹤命案,線索自在劇名中 評果陀劇場《莫札特謀殺案》 / 文字 呂健忠(東吳大學英文系兼任講師) / 64
- 在劇場尋找神聖和救贖的可能性 評光環舞集《神曲2001》 / 文字 黃尹瑩(美國天普大學舞蹈博士候選人) / 67
- 直率炫麗的北歐神話 評歐莉.夏漢的葛利格a小調鋼琴協奏曲 / 文字 古曉梅(莫斯科國立音樂院鋼琴演奏博士) / 69
- 能量超強,音樂性待琢磨 評余隆與中國愛樂訪台演出 / 文字 楊忠衡(音樂文字工作者) / 70
- 活力有餘,生動不足 哈根弦樂四重奏 / 文字 婭力木(大提琴家) / 72
非演評
回想與回響 Echo
- 不只是感性,更要經營 看組合語言舞團「高感性檔案」 / 文字 林郁晶(國立台灣體育學院、中國文化大學兼任講師) / 76
- 天使飛翔 迪里拜爾七夕演唱會 / 文字 金慶雲(聲樂家) / 78
- 在萬花筒中觀看巴赫的作曲奧秘 聽陳必先彈《哥德堡變奏曲》 / 文字 葉綠娜(鋼琴家) / 82
- 當音樂遷徙落在文化版圖上 流浪之歌音樂節 / 文字 李茶(音樂文字工作者) / 84
- 怎一個「理」字了得? 試探海峽兩岸歌仔戲研究的十個問題(上) / 文字 陳世雄(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 /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