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焦點
台前幕後
藝術節
名家訪談
特別企畫(一) Feature
- 新世紀古典樂團易將風潮 / 文字 本刊編輯部 / 23
- 不要飛機指揮,老將披掛上陣 世界樂團的指揮更迭趨勢分析 / 文字 陳效真(音樂文字工作者) / 24
- 曾經熱情澎湃,也能沉靜理智 柏林愛樂的百年之音 / 文字 賴惠娟(本刊編輯) / 28
- 反攻歐陸的英倫英雄──拉圖 / 文字 賴惠娟(本刊編輯) / 31
- 璀璨費城之音,期待再度發亮 費城管弦的世代交替 / 文字 黃奕明(指揮家) / 32
- 行事低調的全能音樂家──艾森巴赫 / 文字 賴惠娟(本刊編輯) / 34
- 人脈資源充沛,老牌硬是要得 紐約愛樂輝煌一百六十年 / 文字 陳志宥(資深媒體工作者) / 35
- 指揮中的老頑童──馬捷爾 / 文字 陳志宥(資深媒體工作者) / 39
- 制度萬能,其他萬萬不能 國内公設樂團經營未來的迷思與省思 / 文字 楊忠衡(資深媒體工作者) / 40
新視窗
現象視察
- 搞紅「表演藝術」! 試探目前中小型獨立劇場製作的可能與甘苦 / 文字 傅裕惠(本刊編輯) / 49
- 獨立藝術工作者的天堂樂園 簡介紐約獨立製作組織The Field / 文字 謝韻雅(獨立製作工作者) / 51
演出評論 Review
回想與回響 Echo
- 從《孫安動本》到李寶春「動本」 兼探「新老戲」的藝術規律 / 文字 貢敏(資深劇評人) / 62
- 嘻笑怒罵背後的生死課題 看比利時終極現代舞團《有關借來的人生》 / 文字 趙玉玲(倫敦拉邦中心舞蹈研究博士、文化大學舞研所助理教授) / 64
- 男人、身體與二十一世紀舞蹈啓示錄 看新舞臺Men Dancing系列舞展有感 / 文字 趙綺芳(英國瑟瑞Surrey大學舞蹈人類學博士) / 67
- 宇宙中的舞者,機械中的禪意 勅使川原三郎《絶對零度》為「東方肢體」開發的新方向 / 文字 陳建志(文化評論者、淡江大學英文系講師) / 70
- 「斷層」在美東 光環舞集在紐澤西表演藝術中心演出 / 文字 張嘉如(美國羅格斯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候選人) / 73
- 跟李爾先生捉迷藏 看《李爾三個王》和《午覺與散步》 / 文字 王墨林(資深劇評人) / 76
- 教育,在劇場裡追風 《追風少年》、《公車站牌》與劇場教育的未來 / 文字 王友輝(劇場工作者) / 79
- 來自巴西的擊樂神話 奈.羅沙洛與阿莫列斯打擊樂團音樂會 / 文字 黃堃儼(擊樂家) / 82
表演書房
- 充滿道德勇氣與八卦內幕的起訴書 萊布列希的《誰殺了古典音樂》 / 文字 吳家恆(英國愛丁堡大學音樂學碩士) / 85
- 解開迷思的音樂知識分子反攻 《鋼琴家醒來作夢》第一冊:在音樂中的個性和藝術性圖象 / 文字 顏華容(俄羅斯國立莫斯科音樂學院鋼琴演奏博士) / 88
回應與挑戰
- 打破停刊的文化宿命 《(牆/場)外音》及香港劇場刊物槪況 / 文字 莊國棟(香港《(牆/場)外音》發起人) / 90
- 架設一座溝通的橋樑 對「地方戲劇比賽」的建議與展望 / 文字 劉南芳(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系兼任講師) / 92
炫技的傳承
專欄 Columns
- 表演藝術應加強與大衆溝通 / 文字 漢寶德(建築學者,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 97
- 國際表演藝術協會聯想 / 文字 吳靜吉(心理學家) / 98
- 「無名」的喜悅 臺北藝術大學的誕生 / 文字 邱坤良(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長)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