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睛跨劇團《蜜莉安的詭計》 法國鬧劇南島歌舞版

黑眼睛跨劇團《蜜莉安的詭計》,以鬧劇的手法呈現台灣當代社會議題。 (張震洲 攝)
AAA
微博 微信 複製網址

黑眼睛跨劇團以台灣新住民為主題的新作《蜜莉安的詭計》,以鬧劇的形式,加上不時穿插的歌舞片段,特別在台北花博公園免費演出,讓藝術更貼近觀眾,呈現完全不同的喜劇氛圍。

2016國際劇場藝術節-黑眼睛跨劇團《蜜莉安的詭計》

10/29-30  13:00  16:00

台北  花博公園美術園區迎客坊

INFO  02-33939888

黑眼睛跨劇團以台灣新住民為主題的新作《蜜莉安的詭計》,以鬧劇的形式,加上不時穿插的歌舞片段,特別在台北花博公園美術園區迎客坊戶外免費演出,讓藝術更貼近觀眾,呈現完全不同的喜劇氛圍。

「從一開始想要以台灣新住民為主題時,就決定選用莫里哀這個劇本。」導演鴻鴻表示,台灣主流劇場多半熱衷將世界名劇通俗化,以「經典風格」的喜劇演出方式處理劇本,對比歐陸劇場擅長用莫里哀的喜劇手法來挖掘,並且犀利批判社會面向的做法完全不同;再加上他受到陽光劇團到阿富汗帶領戲劇工作坊時,採用義大利即興喜劇的面具與情境訓練,誘導當地人呈現社會問題的啟示,因此,他這次決定選用莫里哀晚期最具鬧劇色彩的的喜劇《司卡班的詭計》改編而成的台灣版《蜜莉安的詭計》,希望用鬧劇的手法呈現台灣當代社會議題。

這齣《蜜莉安的詭計》找來八位女性演員,特邀台灣劇場演員程鈺婷及朱倩儀、以及甫從法國菲利浦高堤耶國際表演學校修習回來的曾筱庭、編舞家余彥芳、來自印尼的溫蒂、越南的陳秋柳及其女兒鄭琬諠,還有原住民林筱駿(珍珠)一起串演八個角色,瘋狂的喜劇表演詮釋,絕對讓大家開懷大笑。

戲中大膽的鬧劇手法,不只多語交錯,還穿插越南傳統舞蹈、印尼宮廷舞、台灣原住民歌唱等多種元素,載歌載舞的呈現,散發出濃濃的東南亞文化質感。鴻鴻不諱言,排戲碰到最大的困難,在於如何協調這群來自於不同種族、語言、文化背景的演員、舞者、素人及歌手,由於每個人所受的表演訓練不同,因此,不只半年前就開始排練,戲中演員程鈺婷還兼任表演指導,余彥芳則任動作指導,希望找出彼此默契,以及相互配合的方式。另一個困難點,則是在於嬉鬧喜劇的表演手法與呈現真實的分寸拿捏,如何在嬉笑怒罵中忠實反映出社會現況,引導觀眾反思。

除了八位來自不同背景、風格迥異的演員激盪出火花外,本劇視覺設計元素更是展現出多國文化交融,其中最大的特色在於角色的面具製作。與鴻鴻合作已久的造型設計陳玉玫表示,為這齣戲所有演員的造型可說是下足功夫,從莫里哀時代喜劇背景、義大利的Pulcinella面具偶戲、東南亞傳統服飾到儀式舞蹈風格等背景資料研讀,甚至參考日本、東南亞、非洲等面具設計在風格及使用上的特殊意義等,特別為每個角色量身打造出獨具特色的造型。

鴻鴻說,對於演員們來說,使用面具表演特別具挑戰,從如何熟悉戴面具,到運用肢體及聲音表現角色而非用表情,演員們都花了相當多時間揣摩與適應。這齣由東南亞雜糅台灣的風格的喜劇,更讓鴻鴻直言:「我相信全世界沒有一個人會這樣做莫里哀!」

【欲知更多詳情,請見《PAR表演藝術》雜誌2016年10月號藝活誌專題「藝術新住民上菜!舞台後的家鄉味」〈《蜜莉安的詭計》演員溫蒂的印尼沙拉Gado Gado〉〈《蜜莉安的詭計》演員陳秋柳的越南3D果凍〉;免費下載《PAR表演藝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