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下的囚犯》 無人機與舞者來回穿梭時空影像

《火炬下的囚犯》重新詮釋柏拉圖的洞穴理論,以科技導入,試圖用程式碼控制無人機的飛行,並與人類的身影對話,輔以高速攝影機辨識四軸無人機 (張震洲 攝)
AAA
微博 微信 複製網址

由無人機與舞者共同領銜主演的《火炬下的囚犯》,打破室內劇場空間限制,大膽運用無人機擔綱演出,並搭配即時傳輸現場空拍影像,讓每位觀眾都可能是演出的一部分。

2016第七屆數位藝術表演獎首獎演出《火炬下的囚犯》

10/21-22  19:45  10/23  14:45

台北  水源劇場

INFO  02-77360708

由無人機與舞者共同領銜主演的《火炬下的囚犯》,打破室內劇場空間限制,大膽運用無人機擔綱演出,並搭配即時傳輸現場空拍影像,讓每位觀眾都可能是演出的一部分。

《火炬下的囚犯》是團隊「遊牧行星」的第二號作品,也是今年數位藝術表演獎首獎作品,探討在數位時代下監視器、智慧手機、社群網站、大數據的蓬勃發展,是否讓人無形中失去隱私,成為隨時被監視的囚犯;然而,若真除去各種監視設備,心中的不安似乎又隱約而生。劇中以無人機扮演監視者的角色,與舞者共舞的畫面,若即若離,從親密至敵對,暗喻人類對科技的發展,抱著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

計畫負責人、藝術總監陳依純表示,《火炬下的囚犯》除了讓無人機大秀演技外,並結合空拍設備、室內定位、即時影像與舞蹈演出,由無人機身上的空拍攝影機傳輸現場演出影像,透過電腦即時進行後製,呈現舞台後方。舞台設計則透過裝置、舞台空間、觀眾與無人機等多重視角模式,讓現場觀眾在真實與虛擬、過去和現在的時空影像中來回穿梭,以富有創意的方式,營造奇幻的未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