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見体《暴雨將至》 直視長照家庭的血與淚

動見体劇團全新製作《暴雨將至》,探討現代社會「長期照護」的問題。 (張震洲 攝)
AAA
微博 微信 複製網址

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長期照護」成為最新話題,動見体劇團最新製作《暴雨將至》,在「長期照護」的命題下,試著探問人性中幽微黑暗的層面,透過戲劇探索那些被淹沒的聲音。

動見体劇團《暴雨將至》

12/1-3  19:30  12/3-4  14:30

台北  水源劇場

12/10  14:30

彰化縣員林演藝廳小劇場

INFO  02-28830885

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長期照護」成為最新話題,一旦家人因生病、受傷或年老而臥病失能,常常為家庭衍生出大量的經濟和生活負擔。以人性關懷為創作主軸的動見体劇團最新製作《暴雨將至》,在「長期照護」的命題下,試著探問人性中幽微黑暗的層面,透過戲劇覺察自身所處的生活,探索那些被淹沒的聲音。

《暴雨將至》靈感源自新加坡現代戲劇大師郭寶崑的經典劇作《傻姑娘與怪老樹》。原劇是一則黑色寓言故事,以童話色彩探問政府對人民的箝制與壓迫;符宏征導演在二○一二年受到新加坡實踐劇場第十屆郭寶崑節的邀請,即在實踐劇場藝術總監郭踐紅的推薦之下,重新翻演《傻姑娘與怪老樹》,並在思考原劇與當代社會連結意義時,誕生了《暴雨將至》一劇的前身《暴雨將至:傻姑娘與怪老樹》。符宏征轉化老樹與姑娘為家庭中的祖孫,期望探討在長時間的照護下,照護者與被照護者的關係是如何質變;而華人社會習以為常的「孝道」是否也面臨失序?

經過長時間醞釀,符宏征將《暴雨將至:傻姑娘與怪老樹》帶回台灣。為了更符合現況,他與金鐘獎編劇詹傑合作,透過詹傑四處走訪、田野調查本地長期照護及老人失智照顧的現況,重新建構屬於台灣的《暴雨將至》的骨架。

詹傑表示,此劇描述一個家族分枝散葉的三組家庭,在老父親失蹤被尋獲後,重聚同一個屋簷下,談老父親的狀況、談錢、談安養院;然而,家人面臨「長期照護」的壓力,以及各自人生處境的難處,使得整個家庭的氣氛宛如壓力鍋。

符宏征說,「我用一種日常行為照護的方式傳達關心老人的觀念,藉由日復一日、重複行為動作表達長照家庭中每位成員承受的情緒與壓力。」在他獨到的編排下,《暴雨將至》以貼近生活的對話、撇除「表演」的表演手法,並透過七名演員的集體發展與即興創作,直視長照家庭的血與淚。

【欲知更多詳情,請見《PAR表演藝術》雜誌2016年11月號「編輯精選」〈符宏征《暴雨將至》 直視長照問題 郭寶崑劇作轉化 台灣語境中探問家的崩解〉;免費下載《PAR表演藝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