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人新視野」開跑 虛擬實境、反課綱、戲劇實驗反映世代
讓我們想像,卅年後,虛擬實境的未來人類狀態是怎麼樣的呢?台灣教育體系餵養「好國好民」的僵化課本,在反課綱後如何被檢視?台灣作家晦澀難懂的文本如何在劇場中展演?
2016 新人新視野
11/18-19 19:30 11/19-20 14:30
台北 松山文創園區LAB創意實驗室
12/3 14:30
彰化縣員林演藝廳小劇場
12/10 14:30 19:30
高雄正港小劇場
INFO www.facebook.com/youngstars.newvision/
讓我們想像,卅年後,虛擬實境的未來人類狀態是怎麼樣的呢?台灣教育體系餵養「好國好民」的僵化課本,在反課綱後如何被檢視?台灣作家晦澀難懂的文本如何在劇場中展演,戲劇演出如何另闢蹊徑切入本質?
這是本屆「表演藝術新人新視野創作專案」三位新人楊升豪《卡關》、張可揚《從前從前,那裡有座國立編譯館》和黃鼎云《亂迷》分別提出的問題,在全球局勢大變動的一年,三位年輕創作者以各自的取徑回應了當前社會議題的熱點。
該專案自二○○八年啟動,至今已邁入第九年,這個專為年輕藝術家搭建的平台,提供藝術家生活創作經費、演出場地、製作行政等資源,期望為新一代創作者搭建舞台,開辦至今補助了四十五位創作者,當前嶄露頭角的青年創作者都曾在新人之列,例如安娜琪舞蹈劇場藝術總監謝杰樺、上週甫結束衛武營藝術祭台灣編舞平台「化學反應」《種》演出的獨立編舞家林祐如、狠主流藝術總監周東彥等。
三位新生代創作者的編創作品題材新穎,以年輕世代的眼光映射當前世界的新鮮感知。
台大經濟系畢業的楊升豪,在求學期間「不務正業」地大量選修了戲劇系的課,畢業三年創作不輟,新作《卡關》與專注於聲光場域與VR虛擬實境結合的NAXS corp.團隊(前身為CBMI)合作,以「雷射」建構遊戲的虛擬世界的三度空間,以極其科幻的手法描繪出近未來的烏托邦,透過主敘事者AI人工智慧全知地觀看人類的狀態與行為模式在現實/虛擬空間的差異與轉變。
同為一九九○年生的校友張可揚則為台大地質系畢業,現於北藝大舞蹈研究所主修創作。高中跳街舞,非科班出身的經歷,讓他在合作團隊的組成與題材的選擇也盡可能的多樣化,新作《從前從前,那裡有座國立編譯館》,雖以舞蹈為媒介,但合作的六名表演者卻有街舞舞者、舞蹈科班養成的專業舞者與戲劇演員等不同表演背景,多元且異質的並陳,而張可揚作為第一屆使用新編教材的編世代,以「從前從前」對應出世代的經驗差異,也反諷台灣教育體系的教條化現象。
相較於上述兩位創作者,一九八五年次的黃鼎云大概是最正統背景的一位,北藝大戲劇系、藝術跨領域研究所,新作《亂迷》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他的求學背景與關注核心,該作不以正統敘事為本,而嘗試以閱讀作家舞鶴無標點的連續寫作與破壞性的字義、字形重構中,尋求戲劇構作的實驗可能,用超越想像的「身體語言」,揉合戲劇、舞蹈等殊異的表現形式,「舞鶴老師將作品授權給我的方式很前衛,他不管我如何創作,只要求不要背離他作品的本質。」黃鼎云說。
十一月十八日至十二月十日間,三位新人的作品將於台北松山文創園區LAB創意實驗室、員林演藝廳小劇場與高雄正港小劇場巡迴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