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的瑰寶 耀眼登台
「2016我是這樣看世界」講座音樂會系列邀請到波蘭Kroke樂團登台演出,該樂團由中提琴、手風琴、低音提琴組成,將極具即興精神的克雷茲莫音樂與現代音樂結合,創造出獨特聲響。
波蘭瑰寶─猶太的克雷茲莫歡慶聲
11/18 19:30
台北 國家音樂廳演奏廳
INFO 02-33939888
「2016我是這樣看世界」講座音樂會系列,繼西西里島的Unavantaluna後,邀請到波蘭Kroke樂團登台演出。該樂團由中提琴、手風琴、低音提琴組成,曾應美國導演史蒂芬.史匹柏之邀,在耶路撒冷於為受辛德勒協助而倖存的猶太人舉行之紀念儀式中演出,將極具即興精神的克雷茲莫(Klezmer)音樂,與爵士樂、世界各地的民族音樂甚至所謂現代音樂結合,創造出跨界、跨世代、跨形式的獨特聲響。
西元一九七○年後,因戰火而四散各地的猶太人,在世界其他角落建構起自己的家園,也逐漸發展出克雷茲莫音樂。克雷茲莫是以教堂裡經文、聖詩吟誦的旋律為基礎,發展出來的一種器樂合奏,原本只是猶太人為其他族裔的鄰居,在婚宴喜慶中奏樂伴舞的音樂活動,後來,這種獨特的樂音聲響逐漸成為猶太人的重要音樂文化。
本場說故事的人、台大音樂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陳峙維表示:「沒有克雷茲莫的婚禮,比沒有人哭的葬禮還糟糕。」由此可見,克雷茲莫在猶太文化上的重要性及在音樂領域的可看性。
成軍於一九九二年,來自波蘭第二大城克拉科夫(Kraków)的Kroke樂團,展現其與在地猶太人關聯的意圖,並企圖與歷史軌跡相呼應。團員Jerzy Bawoł表示,克雷茲莫音樂對他們來說就是一扇窗,它代表了自由,可以透過這個窗戶接觸其他音樂,「克雷茲莫的音樂汲取波羅的海、烏克蘭等地的文化元素,流派雖有不同,但對我們來說,克雷茲莫就是做一個音樂家的意思。」因此,他希望在這個越來越奇怪與很多戰爭的世界,聽眾能透過與Kroke的相遇,一起聽音樂,一起感動,一起做更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