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社《安娜與齊的故事》 聚焦伴侶關係
創作社《安娜與齊的故事》,由國家文藝獎得主紀蔚然最新創作,聚焦伴侶關係探討愛。這次與情感細膩、手法魔幻詩意的導演符宏征聯手,描繪出人世間最複雜又微妙的感情。
創作社第26號作品《安娜與齊的故事》
11/11 19:30 11/12 14:30
台北 國家戲劇院
INFO 02-33939888
創作社《安娜與齊的故事》,由國家文藝獎得主紀蔚然最新創作,幽默拍案的對白一如以往,不只反應他獨有的社會觀察,更於當中聚焦伴侶關係探討愛。這次與情感細膩、手法魔幻詩意的導演符宏征聯手,描繪出人世間最複雜又微妙的感情。
當代著名哲學家巴迪烏在《讚美愛》(In Praise of Love)一書中說:「愛,是兩人場景(a scene of two),不是你儂我儂合而為一,而是兩人一同面對屬於兩個獨立個體的情境,是1+1=2。」但紀蔚然卻認為沒有那麼簡單,當兩人因愛情而生活在一起,無論組合是男女、男男、女女,雙方都會感受到分裂不一的狀態,不止在於兩人間的差異,不管是生活或思想方面,也同時因為每個人都擁有無可妥協的自我,「這道數學題的正確解法或許是:1+1=3。」
因此,紀蔚然以此概念發想,描寫安娜和她先生老齊這對夫妻的故事。「安娜與齊」是「無政府狀態」(anarchy,或譯「安那其」)的諧音,藉此指向兩人之間永無止境的差異與衝突,以及無法抹滅的愛。紀蔚然說:「我不想寫財務糾紛或個性不合,也不想寫欲求不滿或出軌,更不想寫孤寂、異化、物化、死亡本能、毀滅基因等被廿世紀寫爛、被法國哲學家巴迪烏點名早該作廢的題材。」他覺得一旦涉及藝術,似乎不該一味地複製它們而不思索其他面向,除了背叛與疏離,夫妻與愛情(或人世間)應該還有更值得探索挖掘的地方,「在標榜創新的年代,最陳腐的有時反而是最生鮮。」
紀蔚然提到,「戲劇每次談到愛都那麼濫情,我的作品雖然感覺都沒有愛,但我能證明我可以談愛,而且這一次想要挑戰的是,可不可以用我的方式談愛。」他說,夫妻的中的「無政府狀態」,很多人都會誤解是街頭丟炸彈,世界是沒政府的狀態;但「無政府狀態」最初定義是打破所有的界線,突破所有的層級,沒有什麼身分差別,變成一個類似烏托邦,什麼都可以發生的狀態。當安娜出現這個狀態,對於她自己或是這段婚姻,有沒有可能把自以為的界線拿掉,夫妻之間會產生什麼樣的情形,是危機還是轉機,就看這一對夫妻如何去處理。
「女主角將自己鎖在房間裡,可能是因為心鎖住了(連結恐慌),內在狀態也封鎖在一個小房間中,時而混亂、時而荒蕪。」導演符宏征看到劇本後這樣認為,劇本中舞台指示很確定地要求一個旋轉舞台來表現整齣戲,他認為這樣旋轉開闊的舞台將與安娜封閉的心理狀態呈現出強烈反差,而劇本中虛虛實實的情況,其他角色的多種運用與扮演,將這齣探討伴侶關係的戲,更加豐富立體,視覺與聽覺也更加多元。
「這次的戲把我們習慣的西方戲劇張力拿掉了,紀老師在實驗一種如果把這些張力拿掉了,戲還可以怎麼發展?因此,這劇本等於提出一個難題,在視覺、節奏、音樂甚至服裝上都有一些巧思,讓看似不太有張力的平凡夫妻間彷彿有一種慢慢發散出來動人的地方,並且不露痕跡、節奏精準的詮釋出來。」符宏征表示,全劇沒有暗場,在不知不覺中慢慢流動,讓情緒能量非常巧妙的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