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山裡的祖居所》 一場東西方文化美麗的相遇

TAI身體劇場與羅蘭‧奧澤的共製過程中,一同尋找跨文化、跨領域創作的可能性。 (張震洲 攝)
AAA
微博 微信 複製網址

TAI身體劇場與法國作曲家羅蘭‧奧澤共製《尋,山裡的祖居所》,雙方在八個多月的製作期內,高度尊重彼此的合作方式,呈現出難得異文化高度交融的感動,是一場美麗的劇場相遇。

2017新點子舞展─TAI身體劇場與羅蘭.奧澤《尋,山裡的祖居所》

6/23-24  19:30  6/24-25  14:30

台北  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INFO  02-33939888

在國家兩廳院的穿針引線下,TAI身體劇場與法國作曲家羅蘭‧奧澤(Roland Auzet)共製《尋,山裡的祖居所》,雙方在八個多月的製作期內,三度碰面,並透過網路視訊不斷溝通確認彼此的創作目的與創作方式,高度尊重彼此的合作方式,讓本次新作呈現出難得異文化高度交融的感動,是一場美麗的劇場相遇。

羅蘭的文化背景及專長領域,讓TAI身體劇場藝術總監瓦旦‧督喜(Watan‧Tusi)不斷自我重組,給予不同角度及高度來面對創作及自身的傳統文化。雙方底定了舞台、裝置、音樂、服裝及演出段落方向,確立要在製作中呈現「從現代走到傳統」的路,並確認了新作的名稱為《尋,山裡的祖居所》。待羅蘭返回歐洲後,雙方展開密切的網路視訊工作。

六月初,羅蘭再次抵達花蓮,火花在排練場上真實地激發。當瓦旦的舞與羅蘭的音樂在排練上初相遇,勢必有磨合修正的過程,羅蘭對雙方合作展現了高度尊重,而瓦旦也在此過程中不斷調整。當製作團隊與羅蘭分享曾說:「太魯閣被鬼剃頭。」的攝影師齊柏林墜機的消息,羅蘭特別談到他的音樂設計與《尋,山裡的祖居所》的關係,羅蘭對瓦旦說:「我不是要砍掉你的山頭,如果你覺得有背離你的精神,你可以拿掉,哪怕只剩下幾個音。我只是想要拿著我的武器加在你擁有的武器上,一起去說你要說的。」這份尊重也讓瓦旦得以更加堅定地進行舞蹈創作部分。

瓦旦表示:「我要說的都已經在作品裡呈現了。第一次與羅蘭相遇,我其實不知道要做什麼,感覺像相親;第二次碰面,我就問自己:為什麼不給自己多一次的機會?TAI身體劇場一直都在從事原住民的文化創作,碰到不一樣的文化的時候,我們會做什麼樣的對應呢?這也是從現在到傳統,我們所要做的。」

今年大年初五,瓦旦與羅蘭一起登上大禮部落,從山下到山上,一路上看到現代建築物愈來愈少,直到大禮部落,幾乎已經是傳統建築的原樣,「這就是我們說的從現代到傳統。」瓦旦說,創作過程中發生很多事情,「每次在排練的時候,我總會問我自己,這樣做對嗎?我並非只在乎作品好不好看,我在乎的是我在做的事情,對原住民族群產生的影響,而羅蘭有很多跨文化創作的經驗,我們都給彼此很大的空間。很微妙的是,羅蘭與我溝通需要透過翻譯,因此,我往往都是靠感覺溝通;同時,我發現才有更多的高度與寬度看待這次的作品。」

瓦旦強調,《尋,山裡的祖居所》的創作雙方是對等的,沒有誰走在前面,誰走在後面,「我領悟到,難道不一樣的文化,不能講同一件事情嗎?我們都想要改變這個世界,但往往力不從心,既然我們改變不了外面的世界,我們至少可以改變舞台上的世界。」

羅蘭表示,法國與歐洲現在也正面對外來文化的入侵,面對其他勢力要來砍掉山頭的處境,「瓦旦與我利用舞台空間、音樂、舞蹈,要一起來說這個故事,舞作中有時可以看到舞蹈與音樂相輔相成,有時卻又看到兩者在對抗,我們來自兩種不一樣的傳統,但我們卻又遇到相同的處境。因此,我們可以一起在相容又相抗衡的狀態下,將這個故事說給大家聽。」

【欲知更多詳情,請見《PAR表演藝術》雜誌2017年6月號焦點專題「舞,從生活中踏來——TAI身體劇場」〈種出來的生活 織出來的路 瓦旦.督喜與TAI團員的一天〉〈尋探傳統 照見未來 關於《尋,山裡的祖居所》〉;免費下載《PAR表演藝術》APP】